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九章
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
爱国治民,能有为乎。
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金玉合座,莫之能守﹔
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﹔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﹔
死而不亡者寿。
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﹔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
师之所处,波折生焉。
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
反者道之动﹔弱者道之用。
六合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﹔贤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无执,故无失。
有物混成,先六合生。
弱其志,
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
衣养万物而不为主。常无欲可名于小﹔
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﹔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﹔
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
是故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
行不言之教﹔万物作而弗始,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七章
企者不立﹔跨者不可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六章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五章
自见者不明﹔自是者不彰﹔
将欲歙之,必故张之﹔将欲弱之,必故强之﹔
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
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善有果罢了,不以取强。
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:「我天然」。
埏埴觉得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
地得一以宁﹔
涤除玄鉴,能无疵乎。
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﹔
为有为,则无不治。
古之善为道者,奥妙玄通,深不成识。
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五章
三十辐,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
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将欲废之,必故兴之﹔将欲取之,必故与之。
前识者,道之华,而愚之始。
绳绳兮不成名,复归于无物。
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三章
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﹔
其次,亲而誉之﹔
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道常知名。
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章
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
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故有之觉得利,无之觉得用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三章
周行而不殆,可觉得六合母。
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四章
夫唯不成识,故强为之容: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章
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八章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敷觉得道。
此二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八章
道常有为而无不为。
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
孰能安以动之徐生。
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思寡欲,绝学无忧。
以其终不自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
处世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
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沌沌兮,如婴儿之未孩﹔
儽儽兮,若无所归。
不自见,故明﹔
致虚极,守静笃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九章
鱼不成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