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“周监于二代。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。”
子曰: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仪封人请见,曰:“君子之至于斯也,吾何尝不得见也。”从者见之。出曰:“二三子,何患于丧乎?天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”
或问谛之说。子曰:“不知也。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?”指其掌。
子禽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至因而邦也,必闻其政。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子贡问君子。子曰: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。
子曰: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可谓好学也已。
子曰: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。
孟武伯问孝。子曰:“父母,唯其疾之忧。”
子曰:“不仁者,不成以久处约,不成以好处乐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”
子曰:父在,观其志。父没,观其行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
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子曰:“关雎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这所恶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冒昧必因而,颠沛必因而。”
子曰:非其鬼而祭之,谄也。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
天孙贾问曰:“与其媚于奥,宁媚于灶也。何谓也?”子曰:“不然。开罪于天,无所祷也。”
子曰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
子谓韶:“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”谓武:“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”
子曰:导之以政,齐之以德,民免而无耻。导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
子曰:“谛,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”
子曰:“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知!”
定公问:“君使臣,臣事君,如之何?”孔子对曰:“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”
曾子曰:吾日三省乎吾身。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子曰:“管仲之器小哉!”或谓:“管仲俭乎?”曰:“管氏有三归,官事不摄。焉得俭?”“但是管仲知礼乎?”曰:“邦君树塞门,管氏亦树塞门。邦君为两君之好,有反坫,管氏亦有反坫。管氏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
子曰:“居上不宽,为礼不敬,临丧不哀。吾何故观之哉!”
子曰:“蛮夷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无也。”
子曰:诗三百篇,一言以蔽之,曰:“思天真。”
子曰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”
学而第一
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。子曰:“赐也,尔爱其羊,我爱其礼。”
孟懿子问孝。子曰:“无违。”樊迟御,子告之曰:“孟孙问孝于我,我对曰无违。”樊迟曰:“何谓也?”子曰:“生,事之以礼,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
子语鲁太师乐,曰:“乐其可知也。始作,翕如也。从之,纯如也,徼如也,绎如也。以成。”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子游问孝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,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,不敬,何故别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