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府邸不算宽广,客房却也很多,傅锦元当即安排高修远在府里住下,等傅益从衙署返来后,三小我掌灯把酒,促膝而谈。
熟稔而欢畅,仿佛经年久别只是弹指罢了,没半点陌生客气。
高修远坐了半晌,就见雨幕里傅锦元仓促走了过来。
他因刺杀甄嗣宗而被判的罪名在韩蛰即位大赦时就已赦免, 三年前就已非戴罪之身。这数年四周游历, 返国度乡龙游县, 也去过北地和岭南,沿路风霜将少年白净的肤色吹得稍换,那股灵秀却化为仙风道骨,随心去处,徘徊山川,修习乐律。
一别数年,城楼上飞檐翘角,面孔未改半分, 气象却已截然分歧。
雨势缠绵,沾衣欲湿,孤竹山翠色正浓,风中绿浪微摇。
樊衡笑了笑,点头,“她曾救过我的命。”
那只会孤负韩蛰的美意。
――章斐就在梅坞四周的庵堂修行,会经常畴昔看望。
高修远一身霜色锦衣, 两袖潮润清风,昔日少年隽秀的表面渐而结实,眉宇间多几分冲淡气度, 浑身清隽如旧。雨丝飘落在脸上,带着凉意, 全部城楼覆盖在昏黄烟雨里,车马川流,卫兵值守,威仪却喧闹。
高修远稍觉惊奇,“那位是方丈的俗家弟子?”
时隔数年,仍经常让去寺里赏画的傅锦元立足。
傅益合法盛年,仍旧精力抖擞地去了衙署,傅锦元歇了几个时候,用过午餐,便带着高修远往普云寺去――刺杀甄嗣宗的时虽闹出过风波,但高修远承认得开阔,将寺里撇得清清楚楚,寺里和尚便没受半点扳连,香火仍旧冷僻,风雅却更胜畴前。
韩蛰摆驾畴当年,樊衡临风站在高台上,见了他,快步迎来,行大礼拜见。在河东将近四年,光复悍将骄兵,重整边防要塞,每一样都是重担,不比畴前在锦衣司的杀伐驰驱轻松。他整小我被风吹日晒,比畴前乌黑了些,却更见刚厉冷硬。
建兴四年蒲月, 端五才过, 细雨霏霏。
男童瞧着七八岁的年纪,身上穿戴绫罗,面皮白净,听得合法真。
“都很好,只是内人本日入宫去了,后晌才气返来。”
君臣好久没见,这回樊衡回京述职,是按常例要调往别处。
但今后该做甚么,却没人能说得清楚――虽有个封号在身,手里必定握不住实权,更不成能科举入仕,在朝为官。高僧的指导当然能令他有所修为,却因身上的前朝血脉,很难真的割舍俗世斑斓,到寺里清寂居住。
两人沿着渐生青苔的石阶上去,普云寺的庙门翻修过,前年又在庙门里侧修了几座殿宇,屋檐墙壁雕绘佛经故事,里头却都是一卷卷书画,有和尚经心照看。
韩蛰即位后,加固边防、重整朝堂,都城表里渐而充足安宁,风雅文事重新昌隆。
整幅画适意逼真,冲淡天然,右下角的落款又似曾了解。他看了半天,才看向傅锦元,“这幅画是……高修远的?”
都城里卧虎藏龙,名家辈出,但论及山川,寺里方丈最记念的,还是彼时惊才绝艳的少年公子,胸怀澹荡,妙境天成。乃至连高修远那些习作都被精美装裱,跟名家画作一道挂在厅中,供人赏玩观赏。
再过两年,听的更多,懂的更多,若还这般苍茫,一定不会有旁的动机。
悯帝是永昌帝驾崩后的谥号,高修远在外游历,晓得永昌帝禅位、驾崩,原觉得这孩子也难保住性命,却本来他还活着,在梵刹听高僧教诲。惊奇之余,不免推开窗缝多瞧了几眼,那孩子虽听得当真,偶尔却走神似的,望着树梢屋檐,眼神茫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