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贤不成以多君,无贤不成以无君。(《荀子·解蔽篇注》)
桀纣之有天下也,四海以内皆乱,关龙逢、王子比干不与焉。而谓之皆乱,其乱者众也。尧舜之有天下也,四海以内皆治,而丹朱、商均不与焉。而谓之皆治,其治者众也。(《是非经·势运篇注》)
离朱之明,察秋毫之末于百步以外,下于水尺,而不能见浅深。非目不明也,其势难睹也。(《文选》《演连珠注》、《阳荆州诔注》,《类聚》十七,《御览》三百六十六)
鸟飞于空,鱼游于渊,非术也。故为鸟为鱼者,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。苟知之,立心觉得之,则必堕必溺。犹人之足驰手捉,耳听目视,当其驰捉听视之际,应机自至,又不待思而施之也。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,则疲矣。是以任天然者久,得其常者济。
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,有易君而无易民。汤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,桀纣非得蹠蹻之民以乱也。民之治乱在于上,国之安危在于政。
日月为天下眼目,人不知德;山川为天下衣食,人不能感。(《御览》三以此四句为任子文,感作谢)有勇不以怒,反与怯均也。(二句又见《御览》四百三十七及四百九十九)
匠人知为门,能以门,以是不知门也。故必杜,然后能门。(《淮南·道应训》)
能辞万钟之禄于朝陛,不能不拾一金于无人之地;能谨百节之礼于古刹,不能不弛一容于独居之余。盖情面每狎于所私故也。
孔子云:有虞氏不赏不罚,夏后氏赏而不罚,殷人罚而不赏,周人赏且罚。罚,禁也;赏,使也。(《御览》六百三十三)
弃道术,舍度量,以求一人之识识天下,谁子之识能足焉?(《荀子·王霸篇注》)
君明臣直,国之福也。父慈子孝,夫信妻贞,家之福也。故比干忠而不能存殷,申生孝而不能安晋,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度灭乱者。何也?无明君贤父以听之。(按《战国策》有此文)故孝子不生慈父之家,忠臣不生圣君之下。(二句又见《意林》。据《治要》,在《知忠篇》,其上文与此大异,当考。)(此下逸文并依原刻附入,原刻云载《文献通考》,今检《通考》并无其文,存之以质知者。)
有衡量者,不成欺以轻重;有尺寸者,不成差以是非;有法度者,不成巧以诈伪。(《意林》、《御览》四百二十九)
夏箴曰:小人无兼年之食,遇天饥,老婆非其有也;大夫无兼年之食,遇天饥,臣妾舆马非其有也。戒之哉!(按:《逸周书》有此文)
鲁庄公铸大钟,曹刿入见曰:“今国褊小而钟大,君何不图之?”(《初学记》十6、《御览》五百七十五)
善为国者,移谋身之心而谋国,移富国之术而富民,移保子孙之志而保治,移求爵禄之意而求义,则不劳而化理成矣。
始吾未生之时,焉知生之为乐也;今吾未死,又焉知死之为不乐也。故生不敷以使之,利何足以动之!死不敷以禁之,害何足以恐之!明于死生之分,达于短长之变。是以目观玉辂琬象之状,耳听白雪清角之声,不能以乱其神;登千仞之溪,临蝯眩之岸,不敷以淆其知。夫如是,身能够杀,生能够无,仁能够成。
臣下杜口,摆布结舌。(《文选·谢平原内史表注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