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流世俗,不争埶利,高低无所呆滞,人莫之害,以道之用。风格趣传记第六十六。
道家有为,又曰无不为,实在易行,其辞难知。其术以虚有为本,以因循为用。无成埶,无常形,故能究万物之情。不为物先,不为物后,故能为万物主。有法没法,因时为业;有度无度,因物与合。故曰“贤人不朽,时变是守。虚者道之常也,因者君之纲”也。群臣并至,使各自明也。实在中其声者谓之端,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。窾言不听,奸乃不生,贤不肖自分,白黑乃形。在所欲用耳,何事不成。乃合大道,地痞冥冥。光燿天下,复反知名。凡人所生者神也,所讬者形也。神大用则竭,形大劳则敝,形神离则死。死者不成复活,离者不成复反,故贤人重之。由是观之,神者生之本也,形者生之具也。不先定其神形,而曰“我有以治天下”,何由哉?
完子出亡,適齐为援,阴施五世,齐人歌之。成子得政,田和为侯。王建动心,乃迁于共。嘉威、宣能拨乱世而独宗周,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。
收殷馀民,叔封始邑,申以商乱,酒材是告,及朔之生,卫顷不宁;南子恶蒯聩,子父易名。周德寒微,战国既彊,卫以小弱,角独后亡。喜彼康诰,作卫世家第七。
李耳有为自化,清净自正;韩非揣事情,循埶理。作老子韩非传记第三。
楚人迫我京索,而信拔魏赵,定燕齐,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灭项籍。作淮阴侯传记第三十二。
维币之行,以通农商;其极则玩巧,并兼兹殖,争於机利,去本趋末。作平准书以观事情,第八。
齐、楚、秦、赵为日者,各有俗所用。欲循观其大旨,作日者传记第六十七。
猎儒墨之遗文,明礼义之统纪,绝惠王利端,列往世兴衰。作孟子荀卿传记第十四。
星气之书,多杂禨祥,不经;推其文,考其应,不殊。比集论其行事,验于轨度以次,作天官书第五。
非兵不彊,非德不昌,黄帝、汤、武以兴,桀、纣、二世以崩,可不慎欤?司马法所向来尚矣,太公、孙、吴、王子能绍而明之,切近世,极人变。作律书第三。
自司马氏去周適晋,分离,或在卫,或在赵,或在秦。其在卫者,相中山。在赵者,以传剑论显,蒯聩厥后也。在秦者名错,与张仪争辩,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,遂拔,因此守之。错孙靳,事武安君白起。而少梁改名曰夏阳。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,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,葬於华池。靳孙昌,昌为秦主铁官,当始皇之时。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。诸侯之相王,王卬於殷。汉之伐楚,卬归汉,以其地为河内郡。昌生无泽,无泽为汉巿长。无泽生喜,喜为五大夫,卒,皆葬高门。喜生谈,谈为太史公。
诸侯畔项王,唯齐连子羽城阳,汉得以间遂入彭城。作田儋传记第三十四。
自三代以来,匈奴常为中国患害;欲知彊弱之时,设备征讨,作匈奴传记第五十。
奉法循理之吏,不伐功矜能,百姓无称,亦无过行。作循吏传记第五十九。
春秋以后,陪臣秉政,彊国相王;乃至于秦,卒并诸夏,灭封地,擅其号。作六国年表第三。
敢犯色彩以达主义,不顾其身,为国度树长画。作袁盎朝错传记第四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