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秦与楚接境壤界,固形亲之国也。大王诚能听臣,臣请使秦太子入质於楚,楚太子入质於秦,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,效万室之都觉得汤沐之邑,长为昆弟之国,毕生无相攻伐。臣觉得计无便於此者。”
“为大王计,莫如事秦。事秦则楚、韩必不敢动;无楚、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
张仪去,西说赵王曰:“敝邑秦王使使臣效愚计於大王。大王收率天下以宾秦,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。大王之威行於山东,敝邑惊骇慑伏,缮甲厉兵,饰车骑,习驰射,力田积粟,守四封以内,愁居慑处,不敢摆荡,唯大王成心督过之也。
厥后二年,使与齐、楚之相会齧桑。东还而免相,相魏觉得秦,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。魏王不肯听仪。秦王怒,伐取魏之曲沃、平周,复阴厚张仪益甚。张仪惭,无以归报。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,哀王立。张仪复说哀王,哀王不听。於是张仪阴令秦伐魏。魏与秦战,败。
太史公曰:三晋多权变之士,夫言从衡彊秦者大略皆三晋之人也。夫张仪之行事甚於苏秦,然世恶苏秦者,以其先死,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,成其衡道。要之,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!
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。尝从楚相饮,已而楚相亡璧,门下意张仪,曰:“仪贫无行,必此盗相君之璧。”共执张仪,掠笞数百,不平,醳之。其妻曰:“嘻!子毋读书游说,安得此辱乎?”张仪谓其妻曰:“视吾舌尚在不?”其妻笑曰:“舌在也。”仪曰:“足矣。”
哀王於是乃倍从约而因仪请成於秦。张仪归,复相秦。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。秦攻魏,取曲沃。来岁,魏复事秦。
惠王曰:“善,寡人请听子。”卒起兵伐蜀,十月,取之,遂定蜀,贬蜀王更号为侯,而使陈庄相蜀。蜀既属秦,秦以益彊,丰富,轻诸侯。
齐王曰:“齐僻陋,隐居东海之上,何尝闻社稷之长利也。”乃许张仪。
苴蜀相进犯,各来垂危於秦。秦惠王欲出兵以伐蜀,觉得道险狭难至,而韩又来侵秦,秦惠王欲先伐韩,后伐蜀,恐倒霉,欲先伐蜀,恐韩袭秦之敝。踌躇未能决。司马错与张仪争辩於惠王之前,司马错欲伐蜀,张仪曰:“不如伐韩。”王曰:“请闻其说。”
张仪者,魏人也。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,学术,苏秦自以不及张仪。
“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少可托,说一诸侯而成封侯,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搤腕横眉切齿以言从之便,以说人主。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,岂得无眩哉。
“凡大王之所信为从者恃苏秦。苏秦荧惑诸侯,所觉得非,以非为是,欲反齐国,而自令车裂於市。夫天下之不成一亦明矣。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,而韩梁称为东藩之臣,齐献鱼盐之地,此断赵之右臂也。夫断右臂而与人斗,失其党而孤居,求欲毋危,岂可得乎?
北之燕,说燕昭王曰:“大王之所亲莫如赵。昔赵襄子尝以其姊为代王妻,欲并代,约与代王遇於句注之塞。乃令工人作为金斗,长其尾,令能够击人。与代王饮,阴告厨人曰:‘即酒酣乐,进热啜,反斗以击之。’於是酒酣乐,进热啜,厨人进斟,因反斗以击代王,杀之,王脑涂地。其姊闻之,因摩笄以自刺,故至今有摩笄之山。代王之亡,天下莫不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