雹水又东南,入于净水。
昔司马懿征公孙渊,还,达白屋,即于此也。其水又东南流,迳隤城北,又东南,历泽注于陂。陂水东流,谓之八光沟,而东流注于净水,谓之长清河。而东周永丰坞,有丁公泉,发于焦泉之右。次东又得焦泉,泉发于天门之左,天井固右。
又东过汲县北。
《竹书编年》梁惠成王十九年,晋取泫以濩泽者也。其水际城东注,又东合清渊水,水出其城北,东南迳城东,又南入于泽水。泽水又东,得阳泉水口,水出鹿台山。山上有水,渊而不流。其水东迳阳陵城南,即阳阿县之故城也。汉高帝七年,封卞为侯国,水历嶕峣山东,下与黑岭水合。水出西北黑岭下,即开隥也。其水东南流迳北乡亭下,又东南,迳阳陵城,东南注阳泉水。阳泉水又南,注濩泽水,又东南,有上涧水注之,水导源西北辅山,东迳铜于崖南,历析城山北,山在濩泽南,《禹贡》所谓砥柱析城至于王屋也。山甚高大,上平垣,下有二泉,东浊西清,摆布不生草木,数十步外多细竹。其水自山阴东入濩泽水。
沁水南迳阳阿县故城西。《魏地盘记》曰:建兴郡治阳阿县。郡西四十里有沁水,南流。沁水又南,与濩泽水合,水出濩泽城西白涧岭下,东迳濩泽。《墨子》曰:舜渔濩泽。应劭曰:泽在县西北。又东迳濩泽县故城南,盖以泽氏县也。
沁水即少水也,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世靡谷。三源奇注,迳泻一隍,又南会三水,历落出,摆布近溪,整齐翼注之也。
沁水出上党。涅县谒戾山。
又南出山,过沁水县北。
京相璠曰:今河内山阳西有故雍城。又东南注长明沟,沟水又东,迳射犬城北。
东北过获嘉县北。
谓之清口即淇河口也,盖互受其名耳。《地理志》魏郡曰:清河水出内黄县南。内黄无净水可来,统统者惟钟是水耳。盖河徙南注,净水渎移,汇流迳绝,馀目尚存,故东川有清河之称,相嗣不竭。曹公开白沟,遏水北注,方复故渎矣。
汉大司马张扬为将杨丑所害,眭固杀丑屯此。欲北合袁绍。《典略》曰:眭固,字白菟,或戒固曰,将军字菟而此邑名犬,菟见犬,其必将惊,宣急去。固不从。
《汉书》称,越相吕嘉反,武帝元鼎六年,巡行於汲之新中乡,得吕嘉首,因觉得获嘉县。后汉封侍中冯石为侯国。县故城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,冢北有碑,越字彦善,县人也,累迁桂阳郡、五官将、尚书仆射,遭忧服阕,守河南尹,建宁中卒。碑东又有一碑,碑北有石柱,石牛、羊、虎,俱碎,沦毁莫记。
沁水又东,倍涧水注之。水北出五行之山,南流注于沁水。
又东南迳合城南,故三会亭也,以淇、清合河,故受名焉。净水又屈而南,迳凤皇台东北,南注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