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水经注 > 第29章 易水(2)

我的书架

城西又有一水,导源县之西北高山,泉涌而出,俗亦谓之为唐水也。东流至唐城西北隅,堨而为湖,俗谓之唐池。莲荷被水,嬉游多萃其上,信为胜处也。其水南入小沟,下注滱水,自上历下,通禅唐川之兼称焉。应劭《地理民风记》曰:唐县西四十里得中人亭。今于此城取中人乡,则四十也。唐水在西北入滱,与应合适。又言尧山者在南,则无山以拟之,为非也。阚骃《十三州志》曰:中山治卢奴,唐县故城在国北七十五里。骃所说此则非也。《史记》曰:帝喾氏没,帝尧氏作,始封于唐。望都县在南,今此城南对卢奴故城,自外无城以应之。考古知今,事义全违。俗名誉都故城,则八十许里,此城距中山城则七十里,验途推邑,宜为唐城。城北去尧山五里,与七十五里之说符合,但是俗谓之都山,便是尧山,在唐东北望都界。皇甫谧曰:尧山一名豆山。今山于城北如东,崭绝孤峙,虎牙桀立。山南有尧庙,是即尧所登之山者也。《地理志》曰:尧山在南。

又东过安国县北。

滱水又东,迳中人亭南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,晋荀吴率师侵鲜虔及中人,大获而归者也。滱水又东,迳京邱北,世谓之京陵,南对汉中山顷王陵。滱水北对君子岸,岸上有哀王子宪王陵,坎下有根源积水,亦曰泉登陆。

晋太初元年复为国,今谓是城为博野城。滱水又东北,迳侯世县故城南,又东北迳陵阳亭东,又北,左会博水。水出望都县,东南流,迳其县故城南,王莽改名曰顺调矣。又东南潜入下地下。博水又东南循渎,重源涌发,东南迳三梁亭南,疑即古勺梁也。《竹书编年》曰:燕人伐赵,围浊鹿。赵灵王及代人救浊鹿,败燕师于勺梁者也。今广昌东岭之东有山,俗名之曰浊鹿罗。城地不远,土势相邻,以此推之,或近是矣,所未详也。博水又东南,迳谷梁亭南,又东迳阳城县,散为泽渚,渚水潴涨,方广数里,匪直蒲笋是丰,实亦偏饶菱藕,至若娈童卯角,弱年崽子,或单舟采菱,或叠舸折芰,长歌阳春,爱深渌水,掇拾者不言疲,谣咏者自流响,于时行旅过瞩,亦有慰于羁望矣,世谓之为阳城淀也。阳城县故城近在西北,故陂得其名焉。《郡国志》曰:蒲阴县有阳城者也。今城在县东南三十里。其水又伏流循渎,屈清梁亭西北,重源又发。博水又东迳白堤亭南,又东迳广望县故城北,汉武帝元朔二年,封中山靖王子刘忠为侯国。又东合堀沟,沟上承清梁陂。又北迳清冷城东,即将梁也。汉武帝元朔二年,封中山靖王子刘朝平为侯国。其水东北入博水,博水又东北,左则濡水注之。水出蒲阴县西、昌安郭南。《中山记》曰:郭东有舜氏甘泉,有舜及二妃祠。稽诸传记,无闻此处,世代云远,异说之来,因而乎在矣。其水自源东,迳其县故城南,枉渚回湍,率多曲复,亦谓之为曲顺水也。张晏曰:濡水于城北,曲而西流,是受此名。故县亦因水名而氏曲逆矣。《春秋左传·哀公四年》,齐国夏伐晋,取曲逆,是也。

徐水又迳北平县县界,有汉熹平四年幽、冀二州以戊子圣旨,遣冀州处置王球、幽州处置张<阝良>郡县分境,立石标界,具揭石文也。徐水又东南流,历石门中,世俗谓之龙门也。其山上合下开,开处高六丈,飞水历其间,南出,乘崖倾涧,泄注七丈有馀,渀荡之音,奇为壮猛。触石成井,水深不测,素波自激,涛襄四陆,瞰之者惊神,临之者骇魄矣。东南出山,迳其城中,有故碑是《太白君碑》,郎老虎之元子也,其水又东流,汉光武追铜马五幡於北平,破之顺水北,乘胜追北,为其所败。短兵相接,光武自投崖下,遇突骑王丰,因而授马,退保范阳。

推荐阅读: 重生之末世仙途     天赋图腾     逆天系统:王爷,奴家减个肥     农女种田:山里汉子独宠妻     至尊纨绔1     都市痞王     抠门王妃     让我爱你,永远为期     可是,我只想宠着你     丐帮创业史     诸天导演     克里斯的魔导冒险之旅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