澹兮其若海﹔
绳绳兮不成名,复归于无物。
常使民无知无欲。
凿户牖觉得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
其次,畏之﹔
人之所畏,不成不畏。
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
惚兮恍兮,此中有象﹔恍兮惚兮,此中有物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章
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章
涤除玄鉴,能无疵乎。
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是非相形,
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﹔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﹔
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天然。
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。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行不言之教﹔万物作而弗始,
不自伐,故有功﹔
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
强行者有志。
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三章
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
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偏将军居左,大将军居右,言以丧礼处之。
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其次,亲而誉之﹔
此三者觉得文,不敷。
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六章
孰为此者。
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
夫乐杀人者,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。
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
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
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
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
杀人之众,以哀思泣之,克服以丧礼处之。
故有之觉得利,无之觉得用。
六合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
常使民无知无欲。
虚其心,
不贵可贵之货,使民不为盗﹔
故能成其私。
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以阅众甫。
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﹔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
太上,不知有之﹔
不自伐,故有功﹔
自伐者无功﹔自矜者不长。
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
爱国治民,能有为乎。
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以阅众甫。
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</script>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一章
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。
不得已而用之,澹泊为上。
五色令人目盲﹔五音令人耳聋﹔五味令人丁爽﹔
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
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
有物混成,先六合生。
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
贤人用之,则为官长,故大制不割。
我独泊兮,其未兆﹔
其在道也,曰:余食赘形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九章
虚其心,
自伐者无功﹔自矜者不长。
夫唯不成识,故强为之容:
三十辐,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
夫唯不成识,故强为之容:
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
高低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
何谓宠辱若惊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五章
玄牝之门,是谓六合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章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二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