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之不闻,名曰希﹔
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
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五十四章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七章
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
悠兮其贵言。
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旷兮其若谷﹔
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。
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﹔
满足者富。
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:「我天然」。
自见者不明﹔自是者不彰﹔
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﹔
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七章
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思寡欲,绝学无忧。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二章
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﹔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
是以贤人之治,
何如万乘之主,而以身轻天下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五章
知和曰「常」,
澹兮其若海﹔
是以贤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﹔
希言天然。
不尚贤,使民不争
六合之间,其犹橐龠乎。虚而不平,动而愈出。
孰能浊以静之徐清。
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
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,
塞其兑,闭其门,毕生不勤。
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
不见可欲,使民气稳定。
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一章
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﹔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行不言之教﹔万物作而弗始,
不自伐,故有功﹔
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
古之所谓「曲则全」者,岂虚言哉。
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
故有之觉得利,无之觉得用。
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。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天然。
飂兮若无止。
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十四章
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
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是非相形,
民之处置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
行不言之教﹔万物作而弗始,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三章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二章
是以贤人之治,
荏弱胜刚烈。
虽有拱璧以先驷马,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五章
弱其志,
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
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
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
不见可欲,使民气稳定。
儽儽兮,若无所归。
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八章
不失其所者久。
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。
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﹔
乐与饵,过客止。
孰能浊以静之徐清。
涣兮若冰之将释﹔
虚其心,
财贿不足﹔是为盗夸。
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五章
不得已而用之,澹泊为上。
慎终如始,则无败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