儽儽兮,若无所归。
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。
道冲,而用之或不盈。
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
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是非相形,
天下神器,不成为也,不成执也。
不知常,妄作凶。
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
夫物或行或随﹔或嘘或吹﹔
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﹔
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
此二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
故处置于道者,同于道﹔
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
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。
窈兮冥兮,此中有精﹔其精甚真,此中有信。
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胜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乐杀人。
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﹔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
或强或羸﹔或挫或隳。
上善若水。
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大道废,有仁义﹔聪明出,有大伪﹔
六合。六合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。
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无有入无间,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六十二章
始制驰名,名亦既有,
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七章
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
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是非相形,
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八章
知常容,容乃公,
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﹔
荏弱胜刚烈。
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。
不尚贤,使民不争
长之育之﹔成之熟之﹔养之覆之。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何谓宠辱若惊。
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思寡欲,绝学无忧。
师之所处,波折生焉。
上礼为之而莫之应,
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
德者,同于德﹔失者,同于失。
其次,畏之﹔
善之与恶,相去如何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十三章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九章
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章
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弱其志,
爱国治民,能有为乎。
贤人用之,则为官长,故大制不割。
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
骨弱筋柔而握固。
澹兮其若海﹔
故有之觉得利,无之觉得用。
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。
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。
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
不尚贤,使民不争
满足者富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十二章
其次,亲而誉之﹔
地无以宁,将恐废﹔
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
旷兮其若谷﹔
涤除玄鉴,能无疵乎。
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厥后。
致虚极,守静笃。
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一章
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
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谷得一以生﹔
大象无形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六章
生而弗有,为而弗恃,功成而不居。
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八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