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显周氏,百年王谢,诗书传家。周静婉亦不负周氏盛名,打小便比旁的女人更通诗书,是上京王谢闺秀里头公认的才女。
“如何,你不晓得?”明檀神采忽而玩味,“传闻这些光阴,你家陆殿帅还在殿前司备了套上好的笔墨纸砚,每日都能写废一沓云阳纸呢。”
周静婉眼巴巴地望向周父,可他略顿,很快圆道:“想来就是孤介了些,话少,也是功德,这不是后院清净嘛。”
两人闹得最凶的一回,便是靖安侯府出事,她也心知职责地点,皇命不成违,却忍不住将气全都撒在陆停身上,陆停不驳甚么,任打任骂,她不睬他,他也要不时候刻跟上来。
“夫君,下笔不成倚桌,试一试悬臂而书,就当手中所握乃一柄利刃。”
夜色喧闹,烛火轻摇,屋中只余周静婉轻柔的提示声,偶然陆停不得方法,她还会用小手包住他粗糙的大掌,一笔一划地当真带写。
周静婉点了点头:“《南华经》难读,我不通其义,便多写几遍。”
只不过这门婚事,周静婉是极不甘心的。
可她嘴上硬气,内心头却惊骇得紧,她另有父母亲族,若搏命获咎这煞星,给家中惹来费事,亦非她所愿。且她并不想死,她自幼体弱,咽下无数苦汤药身子才渐有好转,平白为此丢了性命可不值当。
大婚那日,陆停来府迎亲。
她决然分开,嘴上还说着宁死不平之辞。
厥后她也问过,明显求亲前只见过一面,他为何就非要娶她,陆停想了想,改正道:“不止一面。”
回府后,周静婉神采如常,与陆停一道用了晚膳,沐浴换衣,立在桌案前习字。
“一心埋首翰林院,能和谁熟!”周母没好气地数落。
承恩侯宗子率人将他包抄,利刃从他眼角划至左额,鲜血如注,他被踩在脚下,背脊被人脚尖用力碾着,头顶传来轻视笑声:“你这条丧家之犬,没能一并除你,算你命大,竟还不知死活送来门来,很本事啊。”
陆家累世高官,然因拥立当今圣上招来灭门惨案,仅余陆停逃过一劫,是以渊源,陆停深受圣宠,弱冠之年便身任殿前副都批示使,官居三品,统领禁军,乃无庸置疑的天子亲信。
男婚女嫁本就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,两边成心说定,这礼节走得天然顺畅。只是没成想,灵州突降海溢天灾,灾黎四窜,疫病四起,婚期卡在这多事之秋,统统只能低调从简。
“不尽之处亦无需加添,重写便是。”
周静婉见信莞尔,略一思琢,和顺弯唇,提笔复书道:“夫君信愈凝简,字无讹夺,然春季萧瑟,叶凋花敝,何如赏花缓归?”
周静婉:“……”
周静婉:“……”
本来他并未有以聘礼作价轻贱她的意义,不过是因着没能听懂她所引之典,胡乱应对,才生出牛头不对马嘴的曲解。
周静婉于家世一事上,倒比她母亲看得明白,其父立于储相之位,又在文士儒生中素有清名,再结高显文臣姻亲恐有拉朋结党之嫌。
时隔数年,承恩侯府由他亲身抄家,当日将他踩在脚下的人,蒲伏于地,求他饶命。
不见还好,这面见完,她更是不肯相嫁了。那厮心狠手辣又目中无人,竟觉得多给些聘礼便能娶到她,高傲!傲慢!俗不成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