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想着留给你做嫁奁的,现在……”李氏摸着那大红缎子感慨。
红珠在一旁冷眼旁观着,内心虽气恼朱老太太和姜氏指桑骂槐,但也烦忧她娘李氏半点立不住,竟是一句话也不敢回。她这个娘啊,本是个富庶商家嫡长女,偏是幼年丧母,被那放肆鄙薄的继母养大,成了这般绵软脆弱的性子,实则要不是机遇偶合有了她穿过来,程桂棠一归天,这程家早不成个模样了。
分炊以后,这些钱银程桂棠科考举业上费了一些,李氏保养身子费了一些,家中平常花消也费去一些,而做塾师时那几年固然没很多大进项,到底也算细水长流攒下了点。若如此,红珠家倒也算不上贫困的。
姜氏哼了一声,合上箱子出来了。
红珠揣摩一会儿,内心盘算主张这回开铺子的事她不开口,就看李氏跟朱家如何周旋。
朱紫兰点头,面有得色说道:“我看得一清二楚,旁的不知是甚么,但有两匹缎子身上藏不住,我瞧着那质地不错呢。娘你细心想想,如果她自家的,偷偷摸摸做甚么?且我当真看着,红珠经日里连件好衣裳都没有,程家有那样的好料子还压着箱底等着生霉不成?可不就被我抓住了么?”
不一日,朱老太太看着日子近年了,红珠非论迟早还是不见小我影,只道她还是去李家那儿帮手,见着红珠又出去时,便喝骂道:“在我面前就是孤儿寡母,个个都身娇肉贵的甚么活也干不得,这个说冷阿谁说病的,洗一回豆子都怕冻了手受了寒,做一点活还得一盅盅补汤喝下去。回过甚来,就殷勤地往别人家的事里掺杂,日日不着家去替别人做牛做马!”
只是那库房现在是小小的一间,百般货色堆得混乱,常日多是朱桂达理着,姜氏找了半天赋找出来那装缎子的旧箱子,翻开一瞧,果然没有那大红的!
很快朱老太太就听得了李二舅要开铺子的事,面上有几分鄙夷,她不晓得里头另有程家母子的事,用晚餐时想起来便唠叨了两句:“现在这世道是甚么人都敢开铺子了,他李二才来通安才几年,人都不识得几个呢。”
李氏常日里在朱家做活,是个极少出门的,忽而去卖那金饰缎子,她心疼东西不肯仓促贱卖了,便想着多跑两回先问问价,连着两日都出门去了。
一见李氏不言语,红珠和程文涵两个跟着沉默,略略对视一眼,暗里都明白到底为何。
李氏这才笑了笑,“嗯。”
李氏天然是不敢胡乱开口,垂着头避着。
姜氏看了眼李氏,笑着应和:“老话说的是,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走,可见此人的心都是大的,谁不想当个掌柜呢,能当得成也是这李二的本事。”
那年红珠爷爷抱病,临终前抓了程桂棠的手,道不幸了他,随后就闭了眼走了。一大师子又是哀痛烦闷又是烦乱丧事,待过了七七热孝,朱老太太就主持了分炊,让程桂棠搬走。
还是朱桂达刻薄些,只说:“娘,这也是一件功德,何必这般说呢。”
因着朱老太太不喜这姓程的小儿子,只说他是清贵读书人,也不善运营,地步和铺子与他无用,而宅子又是朱家,断没有分他的事理,因此这朱家的资财程桂棠是一分没得。但到底也是自个小儿,红珠爷爷临去时还念着呢,是以朱老太太也没做绝,依着红珠爷爷的意义把他积累下来的私房都留给了他,又与了些堆在库房里的家具物什,满打满算那钱银却也有六七十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