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奘心中非常打动,看来印度各国的婆罗门教与佛教之间,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仇敌,有些处所反倒是相互体味,相互恭敬的。这阇耶补罗城的婆罗门教徒能够摒弃教派纷争之见,热忱地接待他们,已经充足申明这一点。
佛教与婆罗门教最大的分歧是,佛教没有创世神,而婆罗门教有。他们信奉梵天创世说。不过,他们并非纯真的一神教,除梵天外,另有别的神祗,但这并不能摆荡“梵天创世”的底子实际。
他一进神祠就见到那根所谓“林伽”了,当时只是感觉这根柱子很奇特,“林伽”是梵语——“标记”的意义,他原觉得这是湿婆利用的兵器或法器甚么的,没想到究竟大大超出他的预感。
玄奘一行先到了阇耶补罗城,筹算找一家寺院安息,但是在城内转了一圈儿,竟然看不到一间梵刹,倒是婆罗门教的天祠,一所挨着一所,足有上百所!
不过也有人说,梵天是至高存在“梵”和阴机能量“自性”或“幻象”的儿子。
这三大主神作为生发者、保持者与熔化者,别离代表了宇宙的缔造、保持和毁灭三个过程。
“是婆罗门神仙布里古斯。”
《吠陀》中说,梵天出自“金胎”,即梵卵,他把卵壳分红两片,在上为天,鄙人为地,一向扩大为宇宙。
“婆罗门至上”就更好了解了,婆罗门的职位超出于别的种姓之上不成摆荡,当然,这也是梵天的意志。
商队中的首陀罗仆从们并没有随仆人一起进入天祠,只在内里将行李货色和玄奘的经籍卸下,摆放整齐后便同马匹们一起去马棚内安息。至于那些行李经籍,自有天祠内的高种姓仆人帮他们抬出来。
“竟然如此狂暴,”玄奘苦笑道,“湿婆修苦行,烧爱神,你们却供奉他的阳器,他究竟是纵欲还是禁欲呢?”
听了这话,玄奘实在吃惊不浅。
婆罗门把持了对《吠陀》的解释权,他们将最高之神称为“梵主”,即婆罗门主;祭神者称为“梵志”,即婆罗门种姓,鼓吹神为人之赋性,报酬神之表现,因此人与神共一梵体。
要说这些神仙都曾通过禅修或苦行而获得了必然的神通,这个还能够了解。但要说他们连梵天如许的大神都能施以谩骂,就让人感觉不成思议了。
另有一种说法是,梵天缔造了聪明女神辩才天,辩才天应当算是他的女儿,但梵天却又娶了辩才天,有违伦理,故而他的一颗头被湿婆给砍掉了。
关于湿婆砍掉梵天头的典故,玄奘就曾不止一次地听一些本地人绘声绘色地提及此事。他们说法各别,但是令玄奘倍感惊奇的是,多数人从豪情上站在了湿婆这一边。
在印度,神仙是在天人、人和阿修罗的范围以外的一个存在,他们中的一部分是由凡人苦修而获得神通,一部分是世袭的,另有一部分是精通吠陀的贤人贤哲,具有博学的知识、较高的品德和必然的法力神通。他们大多衣衫褴褛,却颇受人尊敬。
玄奘心中悄悄诧异,第一没想到这些婆罗门教徒竟然也晓得佛教内部的事情;第二没想到人家只一眼就认出了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