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荀子 > 第12章 王霸(2)

我的书架

治国者分已定,则主相臣下百吏,各谨其所闻,不务听其所不闻;各谨其所见,不务视其所不见。所闻所见诚以齐矣。则虽幽闲隐辟,百姓莫敢不敬分安制,以化其上,是治国之征也。

主道治近不治远,治明不治幽,治一不治二。主能治近则远者理,主能治明则幽者化,主能当一则百事正。夫兼听天下,日不足而治不敷者,如此也,是治之极也。既能治近,又务治远;既能治明,又务见幽;既能当一,又务正百,是过者也,过犹不及也。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。不能治近,又务治远;不能察明,又务见幽;不能当一,又务正百,是悖者也。辟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影之直也。故明主好要,而闇主好详;主好要则百事详,主好详则百事荒。君者、论一相,陈一法,明一指,以兼覆之,兼照之,以观其盛者也。相者,论列百官之长,要百事之听,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,度其功绩,论其庆赏,岁终奉其胜利以效于君。当则可,不当则废。故君人劳于索之,而休于使之。

无国而不有治法,无国而不有乱法;无国而不有贤士,无国而不有罢士;无国而不有愿民,无国而不有悍民;无国而不有美俗,无国而不有恶俗。二者并行而国在,上偏而国安,鄙人偏而国危;上一而王,下一而亡。故其法治,其佐贤,其民愿,其俗美,而四者齐,夫是之谓上一。如是则不战而胜,不攻而得,甲兵不劳而天下服。故汤以亳,文王以鄗,皆百里之地也,天下为一,诸侯为臣,通达之属,莫不从服,无它故焉,四者齐也。桀纣即厚有天下之埶,索为匹夫而不成得也,是无它故焉,四者并亡也。故百王之法分歧,如果所归者一也。

伤国者,何也?曰:以小人尚民而威,以非所取于民而巧,是伤国之大灾也。大国之主也,而好见小利,是伤国。其于声色、台榭、园囿也,愈厌而好新,是伤国。不好修改其以是有,啖啖常欲人之有,是伤国。三邪者在匈中,而又好以机谋颠覆之人,断事其外,如果,则权轻名辱,社稷必危,是伤国者也。大国之主也,不隆本行,不敬旧法,而好诈故,如果,则夫朝廷群臣,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颠覆也。朝廷群臣之俗如果,则夫众庶百姓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贪利矣。君臣高低之俗,莫不如果,则地虽广,权必轻;人虽众,兵必弱;科罚虽繁,令不下通。夫是之谓危国,是伤国者也。

用国者,得百姓之力者富,得百姓之死者强,得百姓之誉者荣。——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,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;天下归之之谓王,天下去之之谓亡。汤武者,修其道,行其义,兴天下同利,除天下同害,天下归之。故厚德音以先之,明礼义以道之,致忠信以爱之,赏贤使能以次之,爵服赏庆以申重之,时其事,轻其任,以调齐之,潢然兼覆之,养长之,如保赤子。生民则致宽,使民则綦理,辩政令轨制,以是接天下之人百姓,有非理者如豪末,则虽孤傲鳏寡,必不加焉。是故百姓贵之如帝,亲之如父母,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,无它故焉,品德诚明,利泽诚厚也。乱世则不然,污漫突盗以先之,机谋颠覆以示之,俳优、侏儒、妇女之请谒以悖之,使愚诏知,使不肖临贤,生民则致贫隘,使民则极劳苦。是故,百姓贱之如尪,恶之如鬼,日欲司间而相与投借之,去逐之。卒有寇难之事,又望百姓之为己死,不成得也,说无以取之焉。孔子曰:“审吾以是适人,适人之以是来我也。”此之谓也。

推荐阅读: 我在修仙世界开农场     来自真实的你     超武穿梭     我的绝色大小姐     执掌龙宫     快穿之大佬总给我撑腰     我持掌因果     乡村小医仙     全民塔防:横推亿万黑暗生物     养狐为妃     赶走鬼先生     蜜桃色巧合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