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弱筋柔而握固。
偏将军居左,大将军居右,言以丧礼处之。
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
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不成得而贵,不成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思寡欲,绝学无忧。
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。
我好静,而民自正﹔
视之不敷见,听之不敷闻,用之不敷既。
服文采,带利剑,厌饮食,
吾何故知其然哉。以此:
惚兮恍兮,此中有象﹔恍兮惚兮,此中有物。
俨兮其若容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三章
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十三章
此二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
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章
我无事,而民自富﹔
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觉得称。
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
故以身观身,
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
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
澹兮其若海﹔
我无欲,而民自朴。」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十四章
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
名与身孰亲。身与货孰多。得与亡孰病。
天下神器,不成为也,不成执也。
夫何故。以其无死地。
夫礼者,忠信之薄,而乱之首。
古之所谓「曲则全」者,岂虚言哉。
六合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﹔贤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大象无形﹔
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﹔
窈兮冥兮,此中有精﹔其精甚真,此中有信。
不见可欲,使民气稳定。
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三章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敷觉得道。
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。
故建言有之:
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
绳绳兮不成名,复归于无物。
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整天。
不欲以静,天下将自定。
贤人在天下,歙歙焉,为天下浑其心,
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。以此。
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
诚全而归之。
非其神不伤人,贤人亦不伤人。
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
六合之间,其犹橐龠乎。虚而不平,动而愈出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十八章
其次,侮之。
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。
有国之母,能够悠长﹔
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章
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
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奠不辍。
执大象,天下往。
善建者不拔,
实其腹,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六十章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五十五章
天下无道,兵马生于郊。
此三者觉得文,不敷。
上善若水。
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﹔
揣而锐之,不生长保。
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「玄同」。
唯之与阿,相去多少。
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
故贤人云:
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