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欲歙之,必故张之﹔将欲弱之,必故强之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五章
荏弱胜刚烈。
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
飂兮若无止。
其次,侮之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三章
此三者不成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
为有为,则无不治。
爱国治民,能有为乎。
希言天然。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﹔
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。
孰能安以动之徐生。
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
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
偏将军居左,大将军居右,言以丧礼处之。
夫乐杀人者,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。
是以贤人有为,故无败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六章
俨兮其若容﹔
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或强或羸﹔或挫或隳。
其次,亲而誉之﹔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
行不言之教﹔万物作而弗始,
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。
繁华而骄,自遗其咎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八章
六合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
凿户牖觉得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八章
致虚极,守静笃。
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混兮其若浊﹔
执大象,天下往。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世人皆不足,而我独若遗。我愚人之心也哉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一章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三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四章
贤人用之,则为官长,故大制不割。
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
上善若水。
惚兮恍兮,此中有象﹔恍兮惚兮,此中有物。
荒兮,其未央哉。
故有之觉得利,无之觉得用。
《品德经》——《老子品德经》
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厥后。
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
不尚贤,使民不争
知名之朴,夫亦将不欲。
自见者不明﹔自是者不彰﹔
是以贤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六章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七章
不知常,妄作凶。
恒也。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,
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。以此。
故能成其私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二章
不自矜,故长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七章
大道废,有仁义﹔聪明出,有大伪﹔
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
是谓袭明。
道之出口,淡乎其有趣,
澹兮其若海﹔
诚全而归之。
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
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
玄牝之门,是谓六合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大道泛兮,其可摆布。
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
是以贤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﹔
死而不亡者寿。
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。
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强行者有志。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﹔
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以阅众甫。
不自是,故彰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七章
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。
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
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