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已而用之,澹泊为上。
鱼不成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。
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
夷道若颣﹔
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
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﹔
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
道常知名。
地无以宁,将恐废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五章
飂兮若无止。
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
下德有为而有觉得。
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
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
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
是以贤人之治,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故处置于道者,同于道﹔
玄牝之门,是谓六合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明道若昧﹔
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。以此。
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执大象,天下往。
企者不立﹔跨者不可﹔
听之不闻,名曰希﹔
知名之朴,夫亦将不欲。
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
《品德经》——《老子品德经》
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
将欲废之,必故兴之﹔将欲取之,必故与之。
故建言有之:
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。
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﹔
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
是以侯王自称孤、寡、不谷。
诚全而归之。
不言之教,有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八章
衣养万物而不为主。常无欲可名于小﹔
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
是故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
公乃全,全乃天,
神得一以灵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一章
其在道也,曰:余食赘形。
吉事尚左,丧事尚右。
此二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
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。
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
万物无以生,将恐灭﹔
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六章
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
古之所谓「曲则全」者,岂虚言哉。
窈兮冥兮,此中有精﹔其精甚真,此中有信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章
是以贤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天下神器,不成为也,不成执也。
宠为下,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四章
孔德之容,惟道是从。
绳绳兮不成名,复归于无物。
世人皆有以,而我独顽且鄙。
三十辐,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
是谓微明。
沌沌兮,如婴儿之未孩﹔
大音希声﹔
道冲,而用之或不盈。
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八章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十三章
行不言之教﹔万物作而弗始,
何如万乘之主,而以身轻天下。
是以贤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﹔
生而弗有,为而弗恃,功成而不居。
是谓袭明。
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不自是,故彰﹔
杀人之众,以哀思泣之,克服以丧礼处之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三章
孰能浊以静之徐清。
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﹔
往而不害,安平泰。
此三者不成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