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埏埴觉得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
或强或羸﹔或挫或隳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一章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十一章
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
不自伐,故有功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一章
弱其志,
风雅无隅﹔
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八章
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
澹兮其若海﹔
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章
企者不立﹔跨者不可﹔
满足者富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二章
偏将军居左,大将军居右,言以丧礼处之。
神得一以灵﹔
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七章
唯之与阿,相去多少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二十九章
夫乐杀人者,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。
万物无以生,将恐灭﹔
始制驰名,名亦既有,
是以贤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
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
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
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
明道若昧﹔
无执,故无失。
孔德之容,惟道是从。
人之所畏,不成不畏。
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此非以贱为本邪。非乎。故致誉无誉。
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一章
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﹔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
不贵可贵之货,使民不为盗﹔
不自见,故明﹔
侯王无以贞,将恐蹶。
是以贤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﹔
胜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乐杀人。
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。
大音希声﹔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十二章
不自矜,故长。
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地得一以宁﹔
致虚极,守静笃。
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三十五章
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孰能浊以静之徐清。
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觉得和。
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六章
道生一,平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十七章
无有入无间,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。
视之不敷见,听之不敷闻,用之不敷既。
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
实其腹,
大象无形﹔
行不言之教﹔万物作而弗始,
鱼不成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。
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九章
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雄师以后,必有凶年。
地无以宁,将恐废﹔
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。
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
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。
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
夫唯不成识,故强为之容:
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揣而锐之,不生长保。
是谓微明。
上礼为之而莫之应,
老子:「品德经」:第四章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﹔
强其骨。
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