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依替她把了脉,又请了太病院的医正来一同会诊,开了汤药服下。只是不知是何启事,太妃的病却还是一日重似一日,连带着心症发作,比往年反而更重了三分。
雪后的天空还将来得及放晴,便又淅沥下起雨来,才只刚到十月,还未做足入冬的筹办,气候便突然冷下来,实是让人有些措不及防。
锦依和司马玉楼连续几日侍疾在侧,筠慧更是寸步不离,夜里就和衣睡在太妃屋内的软榻上,便利看顾顾问。
近些日子来,和筠慧的干系已经和缓了很多,除了她偶尔的戏谑打趣,倒是从未刻薄犯难,现在如许的指责,实在让锦依不明就里。
铭儿已经到学府上学了,每半月才回家一趟,这几日气候酷寒,虽说学里照顾的人手及物件一应俱全,她却还是有些不放心,特地让沈嬷嬷又缝制了几套厚厚的被褥,连同两身毛裘锦服,让人一并送去。
锦依这几日也未回灵犀楼,在沁心楼的小厨房里看着人煎药,又亲身烹煮了药粥,端进太妃房内时,见她正醒着,靠在素青色福纹大迎枕上同司马玉楼低声说着话。
四周栽着密密的冬青,在这百花纷落的入冬时节,唯独它尤自绿意盎然。凉透民气的北风吹过富强的绿叶簌簌直响,亦将筠慧心头燃烧得她懊悔难耐的肝火垂垂燃烧,只余一缕淡然无痕的清烟,环绕着不肯散尽。(未完待续。)
太妃吃过些东西,神采也略微有了好转,不似之前暗淡无光,眼中尽是慈爱地打量了司马玉楼一阵,轻声道:“你不消不时在这儿陪着我,去忙你自个儿的吧。有依姐儿和筠慧在就行了。”
锦依忙道:“母亲的身子最首要,您必然要放宽解好生将养。”放下托盘,将粥碗捧至近前,柔声道:“这粥里加了茯苓、合欢、柏子仁,最是宁心解郁,益脾安神的,熬了两个多时候,极软滑糯口的,母亲吃一点吧。”
锦依送司马玉楼出门的时候,游移地开口道:“玉楼,母亲是不是有甚么苦衷?”
司马玉楼沉默半晌,方缓缓说道,“前两日是父亲的祭日。”
筠慧之前朝锦依发了火,现在又黯然失落,叹了口气,“你瞧瞧,每年夏季一到,母亲内心便不痛快,……你莫非不晓得,我同她白叟家一样,内心更是难受极了。”
司马玉楼一手悄悄抚过她的脸颊,并未答复,反而柔声问道:“这两日累了吧?早晨早些睡。”
光阴荏苒,秋去冬来,入冬的第一场雪来得格外早,且扬扬洒洒下了足有两三日,很多白叟们都道,本年的夏季恐怕比往年要冷很多。
沈嬷嬷看着她长大,对她的脾气熟谙已极,这才轻声开口劝道:“郡主莫要活力了,王妃恰才也是美意,您内心有火也不该对着她发才是。”
锦依颦眉昂首望他,“我瞧着母亲此次病得有异,照说前几个月每日吃着药膳,本年入冬应是不会病发的,现在我瞧着她白叟家的风寒之症也已退了,可身子却仍不见好转。母亲的病,畴昔我看着就是长年郁结难明而至,……”
夏季的棉褥等物前些日子还晾晒得不敷干爽,这几日连雪带雨的气候,便没法再晒了。屋子里总有些散不尽的霉潮气味,锦依带着巧薇连夜赶制了很多香丸出来,送到沁心楼和挹芳馆去,又叮咛厨房给太妃每日的炊事里增加滋补药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