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时,名单上大多物品都已勾了红勾,剩下的,除了过分希少的书画之类,就只是些锦缎绸罗的布料了。
才调横溢的,便认了书画之类,以彰显才情。心灵手巧的,便认了刺绣织品。那等读书少偏又手脚粗笨些的,唯有捐些金饰衣料,便也还算是家道殷实。
建邺城中贵女们的“香闺梦中人”,现在正和一群青年才俊谈笑风声地出了雅阁。
许亦瑶脸上带着有些娇媚的笑,正死力奉迎着表妹秦斑斓,“表妹绣工本就极是高深了,偏又善于书法书画,传闻你保藏了好些名家珍品。这捐单上的东西,每人才只能择两样,倒是没有一件能难倒表妹的。”又掩着嘴笑道:“即便是那些料子金饰,表妹不也是拿出一车来也不难堪么。”
这些皆是以府中的名义捐的款项,别的那张捐物榜,列的倒是些布料、金饰、织品、书画之类,乃是给各府的蜜斯们认筹的。
之前园中之事,夺目点的都看出些端倪。秦家二蜜斯怎会无端穿了镇国公府的家徽,又恰幸亏被曼夫人发明后,才变成了日出云端纹。这中间,怕是有些盘曲的。
斑斓矜持地浅笑道,“说的就是呢。”
锦依笑容清浅,“不劳继母操心,我已选下了。”
锦依面色沉寂还是,淡笑着道:“在尚秀堂时我也曾绣过佛图,比这张还要大些……你尽管放心就是。”
闺中蜜斯们大多连本身的月例银子都是不肯沾一下的,怕染了铜臭被人嘲笑,是以义善堂每年都列了一些捐物的名单,专供世家蜜斯们参与。
许氏笑容呆滞,满目迷惑地向榜上望去。
英夫人也规劝锦依,“这认了筹的捐品如果拿不出来,虽不会有甚么惩罚,但却会鄙人一次筹会上公告出来……到时,只怕要让那起子嘴碎之人嘲笑了去。”
锦依浅笑道:“嬷嬷客气了,不需三月,一月便可。”
也有些人见锦依认了一号捐品,面露不屑,轻声与身边人讽刺:“她怕是第一次插手这等筹会呢,只顾着面前风景,转头绣不出来时丢了颜面,那才叫人好笑。”
一时交代完之前的帐目,又将本年的认筹额度与世人商讨定了。银钱数量也并非本身想给多少就给多少,镇国公府内府出了八百两,下头的其他世家谁也不能超出他的数去。
余嬷嬷面色安闲地来到锦依面前,笑容可掬地行了一礼,道:“这是庆荣侯府的二蜜斯吧?这幅绣品尺寸极大,若认下来了,可在三个月内完成,届时我自会遣人前来府中收取。不知可否?”
余嬷嬷在上首,安排着几个侍女将前半年的筹款细目张贴在身后的锦幕上,中间另有一张乃是本年认筹的捐物榜。
世人皆在贴有筹品名单的锦幕前驻立,一起细看,一边和身边的闺中蜜友窃保私语。
许亦瑶便有些讪讪地笑道:“那……我就认个绣品好了。就这幅吧,请我家教习刺绣的徒弟绣出来就好了。”
往年的捐物榜,最靠上的常常无人认筹,皆因都是极其可贵之物,或是名家书画,或是罕见绣品。
转头叮咛巧薇,“替我将一号登记了吧。”
又有人想到她身上的绣线如此精美,竟能在日光下变幻色采,便群情,“尚秀堂中织技排首,我猜她是有些本事的。……不然又怎能等闲将三花出云纹改头换面,成了日出云端纹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