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苓类 肾气论 仲景云∶气短有微饮者,宜从小便去之,桂苓术甘汤主之,肾气丸亦主之。

五水辨 金匮详 病有从外感而成者,名风水。病从外感而成,其邪已渗入于皮,不在表而在里者,名皮水。病有不因于风,由三阴结而成水者,名正水。病有阴邪多而沉于下者,名石水。病有因风因水悲伤郁热,名黄汗。《金匮》最详,熟读全书,得意其旨,不然卤莽误事耳。药方中精义颇详,宜细玩之。

下损由 房帏迩 扁鹊谓损其阴自下而上,一损肾、二损肝、三损脾,过于脾则不成治。其说本于《内经》∶五脏主藏精也,不成伤,伤则失守而无气,无气则死矣。按精生于五脏而统司于肾,如色欲过分,则积伤而下损;至于失守无气,则下极而上矣。

从俗好 别低昂 以上诸法,皆从俗也。然从俗中而不逾先民之矩 , 亦能够救人。

二注痛 苏合研 入山林古庙及见非常之物,脉乍大乍小,两手若出两人,宜苏合丸,研而灌之。

若黄土 实翘翘 粪后下血为远血,《金匮》用黄土汤。

揆诸古 亦荒唐 理不本于《内经》,法未熟乎仲景,纵有偶中,亦非不易矩 。

水肿第十一

寄意存 补金匮 喻嘉言《寄意草》中,如麻黄附仔细辛汤及人参败毒散等案,却能补《金匮》所未及。

九热痛 金铃痊 热痛∶身热、脉数、口中热,宜金铃子、元胡索各二两,研末,黄酒送下二钱。名金铃子散,甚效。如热甚者,用黄连、栀子之类,入生姜汁治之。

肾水亏 六味拟 六味地黄丸为补肾水之主方,景岳左归饮、左归丸亦妙。推之三才汤、八仙长命丸、都气丸、天王补心丹,皆可因症互服。

心胃疼 有九种 真肉痛不治。今所云肉痛者,皆心胞络及胃脘痛也。共有九种,宜细辨之。

各医书 伎止此 苦寒败胃及辛热耗阴,固不管已。即六味、归脾,何尝非流俗之套法。

元阳伤 八味使 崔氏肾气丸,后报酬八味地黄丸。立方之意,原为暖肾逐水,非补养元气。明・薛立斋及赵养葵始用以温补命火,时医遂奉为温补肾命之主方。景岳右归饮、右归丸皆本诸此。如火未大衰者,以还少丹代之;阳虚极者宜近效白术汤。

诊脉法 濒湖昂 明・李时珍,字东璧,号濒湖。着《本草纲目》五十二卷,杂收诸说,反乱《神农本经》之旨。卷末刻《脉学》颇佳,今医多宗之。

医学源流第一

伤寒着 金匮藏 王肯堂谓《伤寒论》义理如神龙出没,首尾相顾,鳞甲森然。金匮玉函,示贵重秘藏之意也。其方非南阳所自造,乃上古贤人所传之方,所谓经方是也。

湿热伤 赤白痢 王损庵论痢,专主湿热。其症里急后重,腹痛,欲便不便,脓血秽浊,或白或赤,或赤白相半。

阴宜补 阳勿浮 《丹溪心法》以补阴为主,谓阳常不足,阴常不敷。诸家俱辨其非,以人得六合之气以生,有生之气,便是阳气,精血皆其化生也。

虽未醇 亦足贵 人谓东垣用药,如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。然驳杂之处,不成不知。惟以脾胃为重,故亦可取。

血之道 化中焦 经曰∶中焦受气取汁,窜改而赤,是谓血。

外台继 重医林 唐・王焘着《外台机密》四十卷,分一千一百四门,论宗巢氏,方多秘传,为医门之类书。

推荐阅读: 最强榜单     至尊天骄     那时青春太狂放     无处遁逃     恶魔总裁的兼职情人     天作之合1     霍少的契约宠妻     绝魅王妃倾古今     异界回到武侠时代     职场忠诚     龙纹秘境     我是野蛮人之王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