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百病 首中风 《内经》云∶风为百病之长也。昔医云∶中脏多滞九窍,有唇缓、失音、耳聋、目瞀、鼻塞、便难之症;中腑多着四肢;中经则口眼 斜;中血脉则半身不遂。

湿热伤 赤白痢 王损庵论痢,专主湿热。其症里急后重,腹痛,欲便不便,脓血秽浊,或白或赤,或赤白相半。

桂葛投 鼓邪出 时医有发汗之戒,以其无外证而妄汗之也。若头痛、发热、恶寒,有汗宜用桂枝汤法,无汗宜用葛根汤法,鼓邪外出,然后治其痢。

胀闭痛 三物锄 腹满而痛,若大便实者,宜《金匮》浓朴三物汤,行气中兼荡实法,以锄其病根。

水肿病 有阴阳 肿,皮肤肿大。初起目下无形如卧蚕,后渐及于一身,按之即起为水肿,按之陷而不起为气肿。景岳以即起为气,不起为水,究之气行水即行,水滞气亦滞,能够分,能够不必分也。只以阴水,阳水为别离。

虚痨第三

腹中痛 照诸篇 脐上属太阴,中脐属少阴,脐部属厥阴,两胁属少阳、厥阴之交界空中,宜分治之。然其粗心,与上不异。

知虚肿 参术良 老弱病久,肿渐成,脉虚者,加人参、白术之类。

痢门方 皆所忌 凡痢症初起即发热,非肌表有邪,即经络反面,温散而调营卫,外邪一解,痢亦松去。若概觉得热,开手即用痢门套方,多有堕入变剧者。

六淫逼 经道摇 六淫者,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也。经,常也。道,路也。言血所常行之路也,外邪伤之则动摇。

虽未醇 亦足贵 人谓东垣用药,如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。然驳杂之处,不成不知。惟以脾胃为重,故亦可取。

五皮饮 元化方 以皮治皮,不伤中气。方出华元化《中藏经》。

隔食病 津液干 方书名膈者,以病在膈上是也。别名隔者,以食品不下而隔绝也。津液干枯为隔食病源。

虚痨病 从何起 咳嗽、吐血、五心烦热、目花、耳鸣、口烂、鼻干、气急、食不知味、羸瘦、惊慌、梦遗、来往寒热、怠惰、嗜卧、倦怠、骨蒸、不寐、女子不月等症,皆成痨病。

寒与热 若回翔 寒热必应期而至。

嘉言书 独得秘 喻嘉言《医门法律》中,群情甚见透辟。

薤白酒 妙转旋 栝蒌薤白白酒汤或加半夏或加枳实、薤白桂枝汤之类,皆转旋妙用。

高文者 推钱塘 张志聪,号隐庵;高世 ,号士宗。俱浙江钱塘人也。国朝康熙间,二公同时学医,与时分歧,遂闭门着书,觉得传道之计。所注《内经》《本草经》《伤寒论》《金匮》等书,各脱手眼,以发前人所未发,为汉后第一书。今医畏其难,而不敢谈及。

六经辨 圣道彰 《内经》详于针灸,至伊芳尹有汤液治病之法,扁鹊、仓公因之。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,其方俱本来于神农、黄帝相传之经方,而集其大成。

后作者 渐浸淫 等而下之,不敷观也已。

薯蓣丸 民风弭 《金匮》薯蓣丸。自注云∶治虚痨诸不敷,民风百疾。

日一发 亦无伤 邪浅则一日一作,邪深则二日一作。

实喘者 痰饮援 喘症之实者,风寒不解,有痰饮而为之援,则咳嗽甚而喘症作矣。

推荐阅读: 原始大酋长     小农民称霸荒岛     超时空垃圾站     乡村小神医2     凡女修仙传:易言九鼎     全能照妖镜     我愿未曾遇见你     药那么甜     甜不知耻     他的情话满分     道武天魔     阴祸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