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信痛胸痹第七
三日作 势放肆 疟三日一作,时医名三阴疟,流连难愈。
阳水盛 加通防 五皮饮加木通、防己、赤小豆之类。
葶苈饮 十枣汤 肺气实而气路闭塞为喘者,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。咳嗽气喘,心下停饮,两胁满痛者,以十枣汤主之。
杂病法 四字求 谓气、血、痰、郁是也。统统杂病,只以此四字求之。气用四君子汤,血用四物汤,痰用二陈汤,郁用越鞠丸。整齐互用,各尽其妙。
热胜湿 赤痢渍 胃为多气多血之海。热,阳邪也。热胜于湿,则伤胃之血分而为赤痢。
五脏有血,六腑无血。观剖诸兽腹心下夹脊,包络中多血,肝内多血,心、脾、肺、肾中各有血,六腑无血。近时以吐血多者,谓为吐胃血,皆耳食昔医之误,凡吐五脏血必死。若吐血、衄血、下血,皆是经络散行之血也。
医学源流第一
七情病 溢如潮 七情者,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、欲也。七情之动,出于五志。医书恒谓五脏各有火,五志激之则火动,火动则血随火而溢。然五志受伤既久,则火为虚火,宜以甘温之法治之。
若子和 主攻破 张子和(戴人)书中,所主多大黄、芒硝、牵牛、芫花、大戟、甘遂之类,意在驱邪。邪去则正安,不成畏攻而养病。
山风卦 指南车易中旨 费居诸
肩斯道 勿炎凉 群言淆乱衷于圣,以斯道为己任,勿与世为浮沉,余有浓望焉。
痛不通 气血壅 痛则不通,气血壅滞也。
日一发 亦无伤 邪浅则一日一作,邪深则二日一作。
伤寒着 金匮藏 王肯堂谓《伤寒论》义理如神龙出没,首尾相顾,鳞甲森然。金匮玉函,示贵重秘藏之意也。其方非南阳所自造,乃上古贤人所传之方,所谓经方是也。
六经辨 圣道彰 《内经》详于针灸,至伊芳尹有汤液治病之法,扁鹊、仓公因之。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,其方俱本来于神农、黄帝相传之经方,而集其大成。
又胸痹 非偶尔 胸膺之上,人身之太空也。宗气积于此,非偶尔也。
温肌腠 外清闲 血之流溢,半散于脉外而充肌腠外相。
桂葛投 鼓邪出 时医有发汗之戒,以其无外证而妄汗之也。若头痛、发热、恶寒,有汗宜用桂枝汤法,无汗宜用葛根汤法,鼓邪外出,然后治其痢。
治之法 小柴方 以小柴胡汤为主。初起,俗忌人参,姑从俗而去之,加青皮一钱。
胀闭痛 三物锄 腹满而痛,若大便实者,宜《金匮》浓朴三物汤,行气中兼荡实法,以锄其病根。
开邪闭 续命雄 小续命汤,风症之雄师也。按照六经见症加减治之,专主驱邪。闭者宜开,或开其表,如续命汤是也;或开其里,如三化汤是也;或开其壅滞之痰,如稀涎散、涤痰汤是也。
中风第二
谁治内 虚痨程 宜于《虚痨门》择其对症之方。审是房痨伤精,则补精;审是思郁伤脾,则养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