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导法 草姜调 甘草干姜汤,如神,或加五味子二钱。火盛者,加干桑皮三钱、小麦一两。时医因归脾汤有引血归脾之说,谓引血归脾便是归经。试问脾有多大,能容离经之血成斗成盆,尽返而归于内而不裂破乎?市医固不管矣,而以名医自大者,亦蹈此弊,实可悔恨!温摄法 理中超 理中汤,加木香、当归煎服。凡吐血服凉药及津润益甚,外有酷寒之象者,是阳虚阴走也,必用此方。血得暖则循行经络矣。此法出《仁斋直指》。

遵之经 断自我 《原病式》十九条,俱本《内经・至真要大论》,多以火立论,而不能参透经旨。如火之平气曰升明,火之过分曰赫曦,火之不及曰伏明,其真假之辨,若冰炭之反也。

消阴翳 制阳光 热之不热,是无火也;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。寒之不寒,是无水也;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。

建中汤 金匮轨 小建中汤及加黄 、加人参、加当归、加白术等汤,皆急建此中气,俾饮食增而津液旺,乃至充血生精,而复其真阴之不敷。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,而酸辛苦咸在所不消,盖舍此别无良法也。按炙甘草汤即此汤化为润剂,喻氏清燥汤即此汤化为凉剂。

兼喘促 真武汤 肿甚、小便倒霉、气喘、尺脉虚者,宜真武汤暖土行水。间用桂苓甘术汤化太阳之气,守服十余剂;继用导水茯苓汤二剂愈。古人只重加味肾气丸,而不知其补助阴气,反益水邪,不成轻服也。

若河间 专主火 金・刘完素,字守真,河间人。事迹俱详《金史・方技传》。主火之说,始自河间。

医学源流第一

详而备 王肯堂 金坛王宇泰,讳肯堂。着《证治绳尺》,虽无所采择,亦医林之备考也。

迨东垣 重脾胃 金・李杲,字明之,号东垣白叟。生于世宗大定二十年,金亡入元,十七年乃终,年七十二,旧本亦题元人。作《脾胃论》《辨惑论》《兰室秘藏》。先人附以诸家合刻,有《东垣十书》传世。

吴萸饮 独附丸 妙在吴萸镇厥阴逆气,配入甘温,令震坤合德,土木不害。生附子以百沸汤俟温,浸去盐,日换汤三次。三日外去皮,放地上,四周以砖围,外以炭火烧一时,则附子尽裂,乘热投以姜汁,又如法制之。大略一斤附子配一斤姜汁,以姜汁干为度,研末蜜丸。以粟米稀粥,送下二钱。

宜表散 麻芍条 外伤宜表散。东垣治一人内蕴虚热,外感大寒而吐血。法仲景麻黄汤加补剂,名麻黄人参芍药汤,一服而愈。

五悸痛 妙香诠 悸痛,即虚痛也。痛有作止,喜按,得食稍止,脉衰弱,宜妙香散或理中汤,加肉桂、木香主之。

热胜湿 赤痢渍 胃为多气多血之海。热,阳邪也。热胜于湿,则伤胃之血分而为赤痢。

血症第十

寄意存 补金匮 喻嘉言《寄意草》中,如麻黄附仔细辛汤及人参败毒散等案,却能补《金匮》所未及。

平胃加 寒湿试 寒湿泻痢初起者,以平胃散,加干姜、泽泻、猪苓、木香治之。久而不愈,送下香连丸。

一虫痛 乌梅丸 虫痛,时痛时止,唇舌上有白花点,得食愈痛。虫为厥阴风木之化,宜乌梅丸。

推荐阅读: 洪墙     惊悚游戏:我和大凶蹦过迪!     七十年代小后妈     邪王追妻:王妃很狂很暴力     武神血脉2     大秦:我子婴,开局觉醒厄难毒体     尚相     大小姐的贴身强兵     我和如烟姐姐的故事     重生之兵王归来     捡到一个封神榜     不朽天工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