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唐后 有令媛 唐・孙思邈,华原人,隐居太白山。着《令媛方》《令媛翼方》各三十卷。宋仁宗命高保衡、林亿校订,后列《禁经》二卷。今本分为九十三卷。较《金匮》虽有浮泛偏杂之处,而企图之奇,用药之巧,亦自成一家。
气骤滞 七气疏 七气汤能疏浚滞气。
闭与脱 大分歧 风善行而数变,其以是变者,亦因人之脏腑寒热为转移。其人脏腑素有郁热,则风乘火势,火借风威,而风为热风矣。其人脏腑本属虚寒,则风水相遭,寒冰彻骨,而风为北风矣。热风多见闭症,宜疏浚为先;北风多见脱症,宜温补为急。
实喘者 痰饮援 喘症之实者,风寒不解,有痰饮而为之援,则咳嗽甚而喘症作矣。
日一发 亦无伤 邪浅则一日一作,邪深则二日一作。
寒与热 若回翔 寒热必应期而至。
参竺典 大地理单腹胀 实难除 四肢不肿而腹大如鼓。
辨真假 明轻重 虚者喜按,得食则止,脉有力。实者拒按,得食愈痛,脉有力。二症各有轻重。
若子和 主攻破 张子和(戴人)书中,所主多大黄、芒硝、牵牛、芫花、大戟、甘遂之类,意在驱邪。邪去则正安,不成畏攻而养病。
时贤法 左归餐 赵养葵用大剂六味汤主之。高鼓峰仿赵养葵之法以六味加生地、当归主之。杨乘六用左归饮去茯苓,加当归、生地。以左归饮中有甘草引入阳明,展开胃阴。去茯苓者,恐其旁流入坎,不如专顾阳明之速效也。
统统血 此方饶 黄土汤,不独粪后下血方也。凡吐血、衄血、大便血、小便血、妇人血崩及血痢久不止,能够统治之。以此方暖中宫土脏,又以寒热之品互佐之,步步合法也。
四大师 申明噪 刘河间、张子和、李东垣、朱丹溪为金、元四大师,《张氏医通》之考核不误。
通不痛 调和奉 公例不痛,气血调和也。高士宗云∶通之之法,各有分歧。调气以和血,调血以和蔼,通也。上逆者使之下行,中结者使之旁达,亦通也。虚者助之使通,寒者温之使通,不过通之之法也。若必以下泄为通,则妄矣。
便清利 阴水殃 小便自利、口不渴属寒,名为阴水。
明今后 须酌量 言医书充栋汗牛,能够博览之,以广见地,非谓诸家所着皆善本也。
大半夏 加蜜安 冲脉不治,取之阳明。仲景以半夏降冲脉之逆,即以白蜜润阳明之燥,加人参以生既亡之津液,用甘澜水以降逆上之水液。古圣之经方,惟仲景知用之。
垂体例 立津梁 仲师,医中之贤人也。儒者不能舍至圣之书而求道,医者岂能外仲师之书以医治。
疟为病 属少阳 少阳为半表半里,邪居其界。入与阴争则寒,出与阳争则热。争则病作,息则病止,止后其邪仍据于少阳之经。
遵之经 断自我 《原病式》十九条,俱本《内经・至真要大论》,多以火立论,而不能参透经旨。如火之平气曰升明,火之过分曰赫曦,火之不及曰伏明,其真假之辨,若冰炭之反也。
若黄土 实翘翘 粪后下血为远血,《金匮》用黄土汤。
五皮饮 元化方 以皮治皮,不伤中气。方出华元化《中藏经》。
喑 斜 昏仆地 喑者,不能言也。 斜者,口眼不正也。昏仆地者,不省人事,猝倒于地也。口开、目合,或上视、放手、遗尿、鼾睡、汗出如油者,不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