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津液 是真诠 (存津液是全书主旨,善读书者,读于无字处)如桂枝汤甘温以解肌养液也;即麻黄汤直入外相,不加姜之辛热,枣之甘壅,从外治外,不伤营气,亦养液也;承气汤急下之,不使邪火灼阴,亦养液也;即麻黄附仔细辛汤用附子以固少阴之根,令津液内守,不随汗涣,亦养液也;麻黄附子甘草汤以甘草易细辛,缓麻黄于中焦,取水谷之津而为汗,毫不伤阴,更养液也。推之理中汤、五苓散,必啜粥饮。小柴胡汤、吴茱萸汤皆用人参,何一而非养液之法乎?汗吐下 温清悬 在表宜汗,在胸膈宜吐,在里宜下。寒者温之,热者清之。

桂枝汤 列第一 此汤表症得之为解肌和营卫,内症得之为化气调阴阳,古人只知为伤寒首方。此于《怀胎篇》列为第一方以喝醒千百庸医之梦,亦便是法。师云∶妇人得平脉,阴脉小弱,其人渴不能食,无寒热,名怀胎,桂枝汤主之。注∶阴搏阳别为有子,今反云阴脉强大,是孕只两月,蚀下焦之气,不能作盛势也,过此则不然。怀胎初得,高低本无病,因子室有凝,气溢高低,故但以芍药一味固其阴气,使不得上溢。以桂、姜、甘、枣扶上焦之阳,而和其胃气,但令上焦之阳气充,能御相侵之阴气足矣。何尝治病,正以是治病也。

消渴第二十一

欲下取 求其端 端,头也,谓寻到泉源也。欲荣其上,必灌其根,前人有上病下取法。

临症辨 法外思 愚按∶借用麻杏石甘汤治中暑头痛、汗出、气喘、口渴以外症,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心烦不得卧以内症,至柴胡、栀子、承气等汤,俱可取用。师云∶渴者与猪苓汤。又云∶瘀热在里,用麻连轺豆汤,育阴利湿,俱从小便而出。此法外之法,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焉。

凡发热 太阳观 太阳主身之表,小儿腠理未密,最易受邪。其症头痛、项强、发热、恶寒等小儿不能自明,唯发热一扪可见。

痰饮第二十

方两出 大奇异 暑当中人,随人之阴阳、真假为扭转窜改。如阳脏多火,暑即寓于火当中,为汗出而烦渴,师有白虎加人参之法。如阴脏多湿,暑即伏于湿以内,为身热、疼重、脉微小,师以夏月伤冷水,水行皮肤而至,指暑病以湿为病,治以一物瓜蒂汤,令水去而湿无所按照,而亦解也。

医医法 脑后针 闻前辈云,医人先当医医。以一医而治千万人,不过千万人计耳。救一医便救千万人,救千万医便救天下后代无量恒河沙数人耳。余以是于医者脑后,痛下一针。

痰火亢 大黄安 寸脉滑,按之益坚者,为上实。丹溪用大黄一味,酒炒三遍为末,茶调下一二钱。

五苓散 加减斟 《别录》以此方加川楝子、木通、橘核、木香,通治诸疝。

玉函经 难仿佛 寒热攻补,必然不移。

附敷药拔风害人说

心烦辨 切莫忘 虽同伤寒,而心烦以别之;且伤寒脉盛,伤暑脉虚。

道中人 须造福

攻凉施 毋固必 攻有大承气汤,凉有竹皮大丸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。《金匮》云∶病解能食,七八日更发热者,此为胃实,大承气汤主之。又云∶妇人乳中虚,烦乱呕逆,安中益气,竹皮大丸主之。又云∶产后下利虚极,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。读此,则知丹溪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,余以末治之说,为大谬也。

推荐阅读: 咦,男神好像在撩我     穿越之争做宠妃     职场风云:我和绝色女上司     顾先生,我劝你善良     异世之盗王机甲     北宋骄阳     被我干掉的夫君重生了     学道十七年     沈先生,睡沙发吧     变身功夫少女     时空狩猎之旅     漫步仙河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