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旦汤 功与匹 即桂枝汤增桂加附子,《活人》以桂枝汤加黄芩者误也。风乘火势,火借风威,灼筋而成痉,宜竹叶汤。若数日之久,恶寒症尚在,则为北风,宜此汤。二汤为一热一寒之对子。师云∶产后风续续数旬日不解,头微痛、恶寒、不时有热、心下闷、干呕,汗出虽久,阳旦证续在者,可与阳旦汤。
热未已 变多端 喻嘉言曰∶以其头摇手动也,而立抽掣之名;以其卒口噤、脚挛急也,而立目斜、心乱、搐搦之名;以其脊强背反也,而立角弓反张之名;造出各种不通项目,谓为惊风。而用攻痰、镇惊、清热之药,投之立死矣。不知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、上额交巅入脑、还出别下项、夹脊抵腰中,是以见上诸症。当时若以桂枝汤照法服之,则无余事矣。
四神服 勿纷更 四神丸加白术、人参、干姜、附子、茯苓、罂粟壳之类为丸,久服方效。
厥阴症 乌梅丸 方中甘、辛、苦、酸并用。甘以缓之,以是遂肝之志也。辛以散之,以是悦肝之神也。苦以降之,则逆上之火顺而下行矣。酸以收之,以还其曲直作酸之赋性,则率性而行所无事矣。故此丸为厥阴症之总剂。治此症除此丸外,皆不消苦药,恐苦从火化也。
分利多 医便错 愈利愈闭矣。
道中人 须造福
七味饮 一服安 赵养葵云∶治消症无分上、中、下,但见大渴、大燥,须六味丸料一斤、肉桂一两、五味子一两,水煎六七碗,尽情冷冻饮料之,睡熟而渴如失矣。白虎、承气汤皆非所治也。
湿而冷 萸附行 胃苓散加吴茱萸、附子之类,腹痛,加木香。
达原饮 昧其由 吴又可谓病在膜原,以达原饮为方,创异说以欺人,实昧其病由也。
若遗精 另有设 与浊病又殊。
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
医医法 脑后针 闻前辈云,医人先当医医。以一医而治千万人,不过千万人计耳。救一医便救千万人,救千万医便救天下后代无量恒河沙数人耳。余以是于医者脑后,痛下一针。
治气 景岳箴 景岳云∶疝而曰气者,病在气也。寒有寒气,热有热气,湿有湿气,逆有逆气,俱当兼用气药也。
肝风木 相火干 厥阴为风木之脏,厥阴风木为少阳相火所居。
香苏外 平胃临 香苏饮力量太薄,不能驱邪尽出,恐余邪之传变多端。平胃散为燥湿消导之剂,仲景从无燥药发汗之法。且外邪未去,更无先攻其内法。
吐蛔渴 厥阴编 厥阴,阴之尽也。阴尽阳生,且属风木,木中有火,主热症而言。论以消渴、气上冲心、心中疼热、饥不欲食、食则吐蛔、下之利不止为大纲,乌梅丸主之。自利下重饮水者,白头翁汤主之。凡统统宜颁发法,备之太阳。统统宜攻里法,备之阳明。统统宜和解法,备之少阳。统统宜温补法,备之太阴。统统宜寒凉法,备之厥阴。统统寒热兼用法,备之少阴。此仲景《伤寒论》之六经与《内经・热病论》之六经分歧也。
癫狂痫第十七
五苓散 加减斟 《别录》以此方加川楝子、木通、橘核、木香,通治诸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