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时,床弩流行,《武典范要》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、大合蝉弩、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、三弓弩。明朝末年,弩渐式微,清朝军队已经不消为战役兵器了。
剑是短兵的一种,脱胎于矛形刺兵及短匕首,始原于殷商之前,形极其短小,独一短平茎,而无管筒。前人用此剑插腰,可割可刺,抵抗匪寇与野兽。到了周朝,特别是春秋、战国期间,已成为首要短兵器,士类必有之佩备。连冯谖与汉初的韩信,固然贫至无食,也仍然随身照顾。闻名的有干将、莫邪、龙泉、太阿、纯钧、湛卢、鱼肠、巨阙等。春秋时的龙泉剑,仍有一只藏于故宫,至今仍很锋利,证明我国在剑的制造和利用上,有著很悠长的汗青。
弩亦弓属,相传为黄帝所造,亦名窝弓、其发矢不仗人力,而用机括,强而及远,较弓为烈,猎人弩设置丛莽阊,使豺狼等误践其机而中矢,于此可见其力之强也。惟弩之情势,与弓略异,弓背当中,横置一臂,发矢之机,即置因而,发时先架弦于机,此处名弩牙,然后捩其弩鼻,牙此处本一木,不过方向相异,此上则彼下,此下则彼上,有如捕鼠器之机括然,故一捩弩鼻,牙与此处本一本,牙即脱弦,而弦激矢出矣。弩之大小分歧,名亦各别,小者以手攀捩,其大者须用足踏,盖非手之力足以胜任也。其名则有神臂弩,花装弩,穿镫弩等,大抵皆以其用法分歧而异名。至弩之搆造,仍然如是也,大抵此等项目,皆出于唐宋之间,固非当代所定之称呼也。弩之服从较弓箭为巨,及火器兴,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,乃至本日,不但习此者少,并其称呼及情势而忘之矣。惟北方多山林,毒蛇猛兽时出为民害,山居者犹多设窝弓以侵占。猎以猎兽为生,火烧以外,亦借窝弓以设伏,一旦火烧见效,亦有以弩杀兽者。故弩箭虽不见用于战役,而山陕口外之人,尤多习此者,侵占餬口,两利之道也;至若南边之人,孱羸素蓍,今虽稍重视武事,而此道则无复能之者矣。
杨泉《物实际》:“阮师之作刀,受法于金精之灵,七月庚辛,见神于冶监之门,向西再拜,金神教以水火之齐,五精之链,用阴阳之候,取刚柔之和,三年作刀千七百七十口,其刀背夹刃,方口洪首,截轻微不断丝发之系,斫坚刚无变动之异。”
(1)指“刀、枪、剑、镗、棍、叉、耙、鞭、锏、锤、斧、钩、镰、扒、拐、弓箭、藤牌”。
十八般兵器——弓
《汉书?艺文志?兵法略》:《望远连弩射法具》十五篇。
练剑要求身与剑合,剑与神合。《绿水亭杂识四》中说:剑“锋锷如槊刃,而以身为之柄,微州目连猷人之身法。”
长枪之物,由来最古,车战期间,将士操纵长兵,弓矢以外,惟以矛为最适合,故矛有丈八之称,枪之来,实始于此;惜当时虽为战役之具,惟无必然利用之法;两阵相对,不过借此兵器,遥相击刺罢了。相传枪实传自苗蛮,枪谱载:西方有武吃氏者,民以勇悍着,非论男女,都娴技艺,艺精者王,大众慴服,莫敢有违;故武吃氏之族,小儿五六岁,即令习武,孱羸不能军者,父母弃之,里人不与伍;其族尤以长枪法着,枪长七尺至八尺,金其锋而以木为柄,舞动时,寒星点点,银光皪皪,泼水不能入,用以临敌,矢石所不能摧,此有枪法之始也。按西方疑指西域,武吃氏之族,不得其考矣。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,则又各别其说,亦不必穷究。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,能够无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