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中国哲学简史 > 第41章 禅宗:静默的哲学(1)

我的书架

但是,神秀和慧能分裂禅宗,倒是汗青究竟。北宗与南宗的初创人的分歧,代表性宗与空宗的分歧,如前一章描述的。这能够从慧能自序里看出来。从这篇自序我们晓得慧能是今广东省人,在弘忍门下为僧。自序中说,有一天弘忍自知将近死了,把弟子们调集在一起,说现在要指定一个担当人,其前提是写出一首最好的“偈”,把禅宗的教义概括起来。当下神秀作偈云:

他还说:“诸行尽归无常。权势皆有尽期。如同箭射于空,力尽还坠。都归存亡循环。如此修行,不解佛意,虚受辛苦,难道大错?”(《古尊宿语录》卷三)他还说:“若未会偶然,著相皆属魔业。……以是菩提等法,本不是有。如来所说,皆是化人。如同黄叶为款项,权止小儿啼。……但随缘消旧业,莫更造新殃。”(《古尊宿语录》卷三)

本来无一物,那边染灰尘。

第一义不成说

达摩将心传传给慧可(486—593),为中国禅宗二祖。如此传到五祖弘忍(605—675),他有两个大弟子,分裂为南北二宗。神秀(706年卒)创北宗,慧能(638—713)创南宗。南宗不久超越了北宗,慧能被以为六祖。禅宗厥后统统有影响的家数,都说它们是慧能的弟子们传下来的(拜见道原《传灯录》卷一)。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
不造新业,并不是不做任何事,而是做事以偶然。是以最好的修行体例就是以偶然做事。这恰是道家所说的“有为”和“偶然”。这就是慧远的实际的意义,也能够就是道生的“善不受报”义。这类修行体例的目标,不在于做事以求好的成果,不管这些成果本身能够有多么好。无宁说它的目标,在于做事而不引发任何成果。一小我的行动不引发任何成果,那么在他之前堆集的业消弭净尽今后,他就能超脱存亡循环,达到涅槃。

从这个观点看来,统统佛经都与第一义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络。以是,建立临济宗的义玄禅师(866年卒)说:“你如欲得如法观点,但莫授人惑。向里向外,逢着便杀。逢佛杀佛,逢祖杀祖……始得摆脱。”(《古尊宿语录》卷四)

禅师教弟子的原则,只是通太小我打仗。但是有些人没有小我打仗的机遇,为他们着想,就把禅师的话记录下来,叫做“语录”。这个做法,厥后新儒家也采取了。在这些语录里,我们看到,弟子问到佛法的底子事理时,常常遭到禅师一顿打,或者获得的答复美满是些不相干的话。比方,他或许答复说,白菜值三文钱。不体味禅宗目标的人,感觉这些答复都是顺口胡说。这个目标也很简朴,就是让他的弟子晓得,他所问的题目是不成答复的。他一旦明白了这一点,他也就明白了很多东西。

神秀的偈夸大宇宙的心,即道生所说的佛性。慧能的偈夸大僧肇所说的无。禅宗有两句常说的话:“即心即佛”,“非心非佛”。神秀的偈表示了前一句,慧能的偈表示了后一句。

推荐阅读: 逐恒    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     七十年代小后妈     漫威世界的咸鱼     杨家将     少女心最后的阵地     穿书之如何让一位天使堕天     她又美又有钱     [红楼]我要做首辅     蛊惑之言     史上第一嚣张     你是最好的未来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