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中国哲学简史 > 第50章 新儒家:心学(2)

我的书架

“闲事”(格物)

若顺着这类论证推下去,我们能够说,新儒家比道家、佛家更加一贯地对峙道家、佛家的根基看法。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,比佛家还要佛家。

[1]本章英文为The School of Universal Mind(“宇宙的心”学派)。――译者注

“八条目”的下两步是“诚意”、“正心”。按王守仁的说法,诚意就是闲事、致知己,皆乃至诚行之。如果我们寻觅借口,不顺从知己的唆使,我们的意就不诚。这类不诚,与程颢、王守仁所说的“无私用智”是一回事。意诚,则心正;正心,也不过是诚意。

再援引王守仁的一段话:“民气是天渊,无所不赅。原是一个天,只为私欲停滞,则天之本体失了。……现在念念致知己,将此停滞窒塞,一齐去尽,则本体已复,便是天渊了。……一节之知,即全部之知;全部之知,即一节之知。老是一个本体。”(《传习录》下,见《王文成公全书》卷三)

另有一个故事说,有个王守仁的门人,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。他对贼讲一番知己的事理,贼大笑,问他:“请奉告我,我的知己在那里?”当时是热天,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,又说:“还太热了,为甚么不把裤子也脱掉?”贼踌躇了,说:“这,仿佛不大好吧。”他向贼大喝:“这就是你的知己!”

对于“格物”的解释,王守仁与程颐、朱熹都不不异。王守仁说:“格者,正也”,“物者,事也”(《大学问》,见《王文成公全书》卷二十六)。他觉得,致知己不能用佛家深思默虑的体例。致知己,必须通过措置浅显事件的平常经历。他说:“心之所发便是意。……意之地点便是物。快意在于事亲,即事亲便是一物;意在于事君,即事君便是一物。”(《传习录》上,见《王文成公全书》卷一)物有是有非,是非一经肯定,知己便直接知之。我们的知己知某物为是,我们就必须朴拙地去做它;知己知某物为非,我们就必须朴拙地不做它。如此闲事,就同时致知己。除了闲事,别无“致知己”之法。《大学》为甚么说“致知在格物”,来由就在此。

这个体系及其精力涵养体例都是简易的、直接的,这些性子本身就具有激烈的传染力。我们最需求的是起首体味,每人各有本心,本心与宇宙合为一体。这个体味,陆九渊称之为“先立乎其大者”,这句话是借用孟子的。陆九渊说:“近有议吾者云:‘除了“先立乎其大者”一句,全无伎俩。’吾闻之曰:‘固然。’”(《象山选集》卷三十四)

用敬

知己

第二十四章已经指出,照新儒家的说法,涵养须用敬;但是敬甚么呢?照陆王学派所说,必须“先立乎其大者”,然后以敬存之。陆王学派攻讦程朱学派没有“先立乎其大者”,支离破裂地从格物解缆。在这类环境下,即便用敬,也不会在精力涵养上有任何结果。陆王学派把这类做法比做烧火做饭,锅内无米。

推荐阅读: 修真万年归来     平步青云     总裁,偷你一个宝宝!     惊惧玩笑     重生之萌夫养成     异世邪君     高冷总裁霸道来袭    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     电影科技王国     平行街     冷君霸爱:宸王盛宠嚣张妃     天狐争霸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