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:魏晋风流 > 第十二章
现在还能够看到王羲之的作品,有《兰亭序》《快雪时晴帖》《丧乱帖》《奉橘帖》《姨母帖》《孔侍中帖》《频有哀祸帖》《安然帖》等,另有唐朝的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所成的《圣教序》,简称《集王圣教序》。但这些作品都不是真迹,大多是唐朝书法家仿照王羲之的字,此中仿照得最逼真的是冯承素仿的《兰亭序》(神龙本),因为他是采取双勾的体例临摹的。所谓双勾就是先用透明纸把原字的边勾画出来,再到临摹,在没有发明影印机之前,这大抵是最不失真的体例。《兰亭序》在唐朝的时候另有真迹存在,传说这真迹藏在一个庙里,庙里的老衲人是王羲之的后代,唐太宗非常喜好王羲之的书法,便派一个叫肖翼的大臣,假装一个穷秀才搬到庙里读书,垂垂跟老衲人成了好朋友,竟然让老衲人把从不示人的《兰亭序》真迹拿出来给他看,成果这真迹就被他偷走了,交给唐太宗。唐太宗临死的遗言是把《兰亭序》真迹陪葬,所乃至此留活着上的就只要几种摹本了。不晓得这个故事是否失实,总之我们明天是看不到王羲之的真迹了。
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发蒙开端就要拿羊毫写字,一向写到老。如果一小我字写得丑,是会被人瞧不起的,反之,如果字写得标致,就会获得别人的赏识。用现在的事情打比方,一小我的字就像一张带照片的名片,眉清目秀跟脸孔可爱,那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。当代知识分子很少,魏晋及其之前能读书的都是贵族,以是书法也就是贵族们的名片,名片丑了如何美意义递出去?
魏晋期间中国书法已经完整成熟,篆、隶、真(楷)、行、草,没有一样没有大名家。阿谁期间士族精英分子对书法的爱好几近到了痴迷的程度,凡名流几近没有不看重书艺的。一个大师族里有人字写得好,就会动员这个家属其他有天禀的人,书法技能也就代代相传,乃至于呈现了很多人才辈出的书法家属,这是魏晋之前和今后都未几见的。魏晋南北朝时最大的两个门阀家属,琅邪(今山东临沂)王氏和陈郡(今河南太康)谢氏都是驰名的书法大族,特别是王氏,可说是中国汗青上最大的书法家属。别的像颍川钟氏、弘农张氏、河东卫氏、安平崔氏、颍川庾氏、谯国桓氏、高平郗氏、琅邪颜氏、泰山羊氏、吴郡陆氏,也都出过成群的书法家。魏晋书风的代表人物是钟、王,钟就是钟繇,是钟会的父亲,是魏国的建国功臣,官做到太傅;王就是王羲之,加上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,都是东晋人。钟繇和王羲之的真迹现在都看不到了,看到的都是唐人的摹本,王献之的真迹也只剩下《鸭头丸帖》十五字,其他也都是摹本。
王羲之练习书法是很刻苦的,他曾经说过:“张芝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,令人耽之如果,一定后之也。”张芝是汉朝驰名的草书家,练习书法非常勤奋,把一池水都写黑了,王羲之就说:我如果像他如许勤奋,不会输给他。这话里有自大,同时也申明勤奋的首要。王羲之没有说过他是不是也把一池水写黑了,现在倒是有几个处所留下了王羲之的洗砚池。王羲之在书法高低的工夫明显不比张芝少,厥后的成绩也比张芝更大。在书法上不下苦功是练不出来的,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里讲,王羲之在书法上本来还赶不上庾翼和郗愔,暮年却超越了他们和其他统统人,可见他是下过苦功以后才达到更高境地的。明天我们看到社会上很多自命为书法家的人,还没有练过几年字就自称书法家,实在是好笑。另有一些人老想取巧,自命前卫,笔划的根基功还没把握好,就在字的大小、倾斜、奇形怪状上做文章,把一幅字弄得像一幅画一样,偶然候连甚么字都完整认不出来,这不是写字,而是画字。中国的书法跟绘画相通,但毕竟是两种艺术,书法是写出来的,不是画出来的,书法能够创新,但是应当在写字上创新,不是用画字来冒充创新。那种画出来的“书法”,即便也有赏识代价,也只能叫作线条的艺术,是一种特别的受中国书法开导的线条艺术,能够自成一类,不必称为书法,更不必称为中国书法。因为字是一种标记,标记就有能指与所指,如果写得叫人完整看不懂,那就只要能指,没有所指,就不成其为标记,写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字,因此也就不是书法艺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