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:魏晋风流 > 第十二章
王羲之被中国人称为书圣,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的职位无人能及。他各体书法都写得非常好,都达到当时的最高程度,尤以楷书、行书、草书最为精美。他写的行书《兰亭序》被誉为古今行书第一帖,对此没有任何人提出贰言。他的儿子王献之字也写得非常好,几近达到了跟父亲并驾齐驱的境地,书法史上合称“二王”。
为甚么二王在书法史上有这么高的职位?莫非仅仅因为他们的字写得好,比统统人都好吗?向来的书法家、书法实际家和书法史家都没有说清楚这个题目。我小我以为,他们之以是具有至高无上的职位,底子启事是二王的书法在中国书法生长史上乃是一个分水岭。
王献之缔造的这类新体行书很快就风行开来,几近成为书家的最爱。张怀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,叫“行草”。从二王至今,汉字风行的书体根基上牢固下来,一共是六体,即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草书、行书(又称真行)、行草。
王羲之与魏晋书法
在魏晋南北朝期间,自东晋今后,北方就为胡人所占据,经历了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等好几个朝代。中国文明在长江南北本来就有辨别,到这时辨别就更较着了。这一点在书法上也有反应。北朝的书法持续保存着魏晋之前的古朴,窜改不太大,而南朝的书法却逐步变得“当代化”起来,趋势流丽。北朝的书法作品保存下来的大多刻在石碑上,南朝的书法作品保存下来的大多写在绢纸上,又称“帖”。清朝的大臣、大学者阮元特别重视到魏晋南北朝时南北书风的分歧,以为北方的书风刚健,南朝的书风骚美。今后,谈到中国书法就有了所谓碑派与帖派、碑学与帖学之分。阮元倡导以北碑的刚健来弥补帖派的不敷,这个主张当然也不无事理,但厥后被包世臣、康有为大肆鼓吹,仿佛碑派赛过帖派,碑派比帖派还正宗,这就未免言过实在了。实在帖派无疑是中国书法的正宗,因为中国书法特别是二王所初创的“近体”书法,本来就是用羊毫写在绢上或纸上的,流丽是必定也是最正宗的特性。至于碑派(或称北碑或称魏碑),其以是较为刚健,是因为用刀刻在石头上的原因,但用刀刻在石头上毕竟不是中国书法的本来脸孔,而是为了保存不得已而为之。即便是碑刻,多数还是要先用笔写好再刻。以是恰当倡导北碑,以其刚健之风弥补帖派的某些不敷是能够的,如果硬要把北碑视为正宗,偏要用羊毫写出刀刻的味道,就未免矫枉过正了。仿佛马拉车、牛犁田,本是顺其天然,现在非要用马来犁田、用牛来拉车,当然也能够,但必然要说如许才对,那就有点莫明其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