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武灵王爱少子何,欲及其生而立之。
秦人取韩穰。蜀宁煇叛秦,秦司马错往诛之。
齐王、魏王会于韩。
《孟子》论之曰:或谓:“张仪、公孙衍,岂不大丈夫哉!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”孟子曰:“是恶足觉得大丈夫哉?君子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正道,得志则与民由之,不得志则独行其道,繁华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诎,是之谓大丈夫。”
十三年己未,公元前三零二年秦王、魏王、韩太子婴会于临晋,韩太子至咸阳而归;秦复与魏蒲阪。
秦王使甘茂诛蜀相庄。
齐、韩、魏以楚负其从亲,合兵伐楚。楚王使太子横为质于秦而请救。秦客卿通将兵救楚,三国引兵去。
秦武王好以力戏,力士任鄙、乌获、孟说皆至大官。八月,王与孟说举鼎,绝脉而薨。族孟说。武王无子,异母弟稷为质于燕。国人逆而立之,是为昭襄王。昭襄王母羋八子,楚女也,实宣太后。
楚王与齐、韩合从。
十六年壬戌,公元前二九九年蒲月戊申,大朝东宫,传国于何。王庙见礼毕,出临朝,大夫悉为臣。肥义为相国,并傅王。武灵王自号“主父”。主父欲使子治国,身胡服,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。将自云中、九原南袭咸阳,因而诈自为使者,入秦,欲以观秦地形及秦王之为人。秦王不知,已而怪其状甚伟,非人臣之度,令人逐之,主父行已脱关矣。鞠问之,乃主父也。秦人大惊。
赵武灵王纳吴广之女孟姚,有宠,是为惠后。生子何。
秦宣太后异父弟曰穰侯魏冉,同父弟曰华阳君羋戎;王之同母弟曰高陵君、泾阳君。魏冉最贤,自惠王、武王时,任职用事。武王薨,诸弟争立,唯魏冉力能立昭王。昭王即位,以冉为将军,卫咸阳。是岁,庶长壮及大臣、诸公子谋反叛,魏冉诛之;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,悼武王后出归于魏,王兄弟不善者,魏冉皆灭之。王少,宣太后自治事,任魏冉为政,威震秦国。
楚人告于秦曰:“赖社稷神灵,国有王矣!”秦王怒,出兵出武关击楚,斩首五万,取十六城。
赵王伐中山,中老虎奔齐。
秦取魏蒲阪、晋阳、封陵,又取韩武遂。
十年丙辰,公元前三零五年彗星见。
赵王封其弟胜为平原君。平原君好士,门客常数千人。有公孙龙者,善为坚白同异之辩,平原君客之。孔穿自鲁适赵,与公孙龙论臧三耳,龙甚辩析。子高弗应,俄而辞出,明日复见平原君。平原君曰:“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,先生觉得何如?”对曰:“然。几能令臧三耳矣。固然,实难!仆愿得又问于君: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,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,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,其亦从难而非者乎?”平原君无以应。明日,谓公孙龙曰:“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!其人理胜于辞,公辞胜于理。辞胜于理,终必受诎。”齐邹衍过赵,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。邹子曰:“不成。夫辩者,别殊类使不相害,序异端使不相乱。抒意通指,明其所谓,令人与知焉,不务相迷也。故胜者不失其所守,不堪者得其所求。如果,故辩可为也。及至烦文以相假,饰辞以相惇,巧譬以相移,惹人使不得及其意,如此害大道。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,不能有害君子,衍不为也。”座皆称善。公孙龙由是遂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