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门后,举子们还要颠末唱名、搜身等步调才气领了试题进入文场。和珅前头的一名举子,被搜出了藏在鞋底的字条,由衙门的官差押送走了。
弘历正想着,吴书来便禀报导:“皇上,刘大人到了。”
在刘纶前去顺天府筹办乡试的同时,和珅也完成了咸安宫官学的学业。他秉承了祖上庇荫的三等轻车都尉,一面当差,一面备考。
刘纶看得连连点头,正烦躁间,忽的被一张卷子吸引住了目光。不是这卷子上的文章有多鞭辟入里,也不是上头的诗作有多精美,而是这张卷子上的笔迹,像极了一小我——乾隆帝弘历。
“大人,这第一页是二品以上官员的子嗣,这第二页是捐银五千两以上的富商大户子嗣。卑职这几日多方探查统计,现已清算成册,请大人……”
贡院中墙桓矗立,棚舍林立,放在常日里很有些阴沉可骇,但秋闱当天,全都城的举子都堆积于此,人隐士海,好生热烈。
时候到了,举子们挨个排着队入场。和珅挥别刘全,理了理衣衫,也跟着步队,踏入贡院的大门。
走出贡院时,耳边有学子镇静地喝彩,也不乏绝望的哭泣声。和珅只感觉一次乡试,如同大梦一场,独一能回想起来的,不是白纸黑字,也不是饥饱寒热,而是一片沉寂的深夜中,绕着防风灯飞舞的蝇虫。
上一世,弘历将卢见曾的案子摆到朝堂上。墙倒世人推,一部分官员卯足了劲儿要将卢见曾拉上马,添油加醋地历数他的罪行。弘历听得心头火起,严惩了卢见曾,连带着纪晓岚也被发配到伊犁放逐。
“吴公公,皇上这是......”大朝晨,纪晓岚正在方略馆修书,就接到乾隆的急召,只能仓促赶到御书房见驾。
“这是?”刘纶迷惑地望着学政。
弘历冷声道:“朕当然要治你的罪,堂堂大学士,为了一己私交,置国法于不顾。你可知本日如果在朝堂之上,朕完整能够将你放逐了。”